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章 驚呼 (求收藏,求推薦)

時日大乾崇康九年。

自大乾太祖於金陵四戰之地騰空出世,南征北戰,驅逐韃虜,再度鼎定了風雨飄搖的漢家江山,至今已歷三帝,逾百年。

經過百年的休養生息,當初的山河破碎,黎民塗炭,都已成為歷史雲煙。

太平盛世已至。

然而,恍似一個歷史規律。

歷朝歷代,開國之初,都是君賢臣能,文精武強。

如此,方能斬荊披棘,再造乾坤。

可是再往後,世道太平了,反而懈怠了下來。

難免文恬武嬉,耽於享受。

當年太祖高皇帝劉志宏才大略,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事發生。

於是與麾下文臣武將開國功臣商議,如何防止這種事發生,以保大乾江山萬萬年。

太祖皇帝劉志認為,一個朝代的衰敗,必是從勳貴世爵開始。

尤其是那些,世代傳承的世爵。

他們不用像尋常人那樣辛苦勞作,不用像尋常人那樣拼命的追求出人頭地,也不用像尋常人那樣寒窗苦讀,步步煎熬上位。

他們只要出生在勳貴之家,就是穩打穩的世代富貴。

甚至連天家,都因武勳世家先祖開國從龍之功,給他們幾分顏面。

他們通常還執掌軍權,權勢滔天。

然而正是這些人,卻又是最容易腐化墮落!

劉志認為,當一個朝廷的軍隊開始變質了,那麼距離改朝換代,也就不遠了。

相反,如果朝廷的大軍,時刻保持著強盛的戰力。

那麼皇朝的氣運,總能延長許久。

所以,太祖高皇帝便與當時朝廷上最大的十二個軍頭,四王八公,定下了爵位承襲祖制,以防衰落。

大乾爵位,分親貴和宗親兩類。

親貴之爵,即公、侯、伯、子、男五等貴封。

這類親貴之爵,非戍邊掌軍不可襲。

且世子初封只為男爵,據戍邊年限漲封。

以國公爵例,世子從軍戍邊初封一等男爵,且從兵卒做起。

五年,升子爵,七年,升二等伯,戍邊十年,升一等伯。

再往上,就要靠軍功了。

至於侯爵、伯爵府第,最高封依次遞減。

再往上,也都需要軍功。

如此一來,就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執掌軍權的頂尖勳貴,不是富貴軟香窩裡打熬廝混的紈絝子弟。

而宗親之爵,則寬鬆的多。

哪怕勳貴子弟不願戍邊,也可享受五世富貴。

自一等將軍至五等將軍,位比天家宗室將軍。

只是貴則貴矣,卻不能掌軍,無實權。

當然,實際上過了三等將軍,意義已經不大了,只是單純靠祖蔭撐起點薄面。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