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昨日,王羲之在王獻之的引薦下,便去蘇府拜見了蘇軾,兩人一個書聖一個詞聖,都是引領時代的文學大家,沒聊幾句便有了相見恨晚之意,此下兩人在街道下一路前行,也是相談甚歡。
“我琅琊王氏尊崇道家,家中還是有幾本道家藏書的,下次家中子弟過來,我準備讓他們帶來贈予千羽王,以表我琅琊王氏的心意,蘇兄以為這份禮物如何?”
見王羲之突然說起,蘇軾頓了頓,開口說道:“此禮自然是非常之重了,想必我王一定會非常開心。
“哈哈,那就好,那就好,以後我王氏子弟過來歷練,還請蘇兄定要幫忙照扶一二。”
“王兄見外了,有我能幫忙的地方,我一定不會推遲。”
王羲之見蘇軾同意了下來,也是鬆了口氣,有王獻之的官位和蘇軾的幫扶,琅琊王氏在這裡紮根應該不會有什麼阻攔。
“蘇兄,既然如此,我也需要回去覆命了,下次在來登門拜訪。”
“這麼急著離開麼?晚上會有精彩表演,我提前欣賞了一下,確實是令人驚歎,王兄不留下欣賞一番,卻是有些遺憾了。”蘇軾沒想到王羲之現在會提離開,開口挽留道。
“哎,家中有事,不得耽擱,如果可以,我也想留下來,可以隨時與蘇兄請教。”王羲之嘆氣道。
王羲之與蘇軾道別後,沒有多做停留,當即便帶著侍衛離開了千羽城,而王獻之自然一路恭送。
在竹下縣的船塢上,王羲之與王獻之辭別,王羲之語重心長的對王獻之教誨道。
“我兒,為父這就離開了,你還年輕,很多事情都不清楚,離開之際,我還需要提醒你幾句,官場如戰場,不可有絲毫差池,第一,揣摩聖意,順從聖心;第二,結交大員、大儒,多個朋友多條路;第三,遠離武將,一個朝廷大員和帶兵將領交往密切,都會使得上位者心生芥蒂;第四,分清楚國與家族,身為朝廷重員,就要以國家之事為重,不可以權謀私,家族的成員會因為你的地位在千羽國迅速成長,而如果是你自己去提拔親族,那麼你的仕途也就結束了,這是我琅琊王氏自太祖王子成父就一直遵循的為官之道!”
“多謝父親大人提點,孩兒必當銘記於心!”
王羲之見狀,滿意的點了點頭,“好了,你也不用太過憂慮,十天之內道茂應該也就到了,分離許久,你需好生安慰。”
父子兩人期期艾艾,相談許久方才分開。
千羽國是平靜無波的,然而,此時的望川鎮卻是進入了緊急備戰狀態,就在剛才,負責刺探情報的時遷回來稟告,滇國兩處大軍皆有大規模異動,有可能會發動進攻。
楊峰身披龍袍,立於城樓之內,親自監督士卒佈置守城器械,文武官員分立周身,連駐守縣城的雷被也跑了過來,觀察局勢。
“國君,時將軍有事稟告,說敵軍已經朝我方進發了。”
楊志疾步跑到楊峰面前,躬身說道。
得知訊息的楊峰,眉頭更加的皺了,“讓時遷過來吧。”
“喏!”
不一會時遷便敢了過來,“末將參見國君,國君萬歲萬歲萬萬歲!”
“好了,時將軍不必多禮,起來把滇國軍隊的動向說說吧。”
“喏!”時遷聞言站起,躬身說道:“據斥候彙報,麗縣獻王正帶領部隊往乞國方向而去,應該是準備與廣慧縣的主力軍匯合了。”
“獻王所屬軍隊大概有多少人!”
“目測有七、八餘萬人,不過他們的行軍速度異常緩慢,以以往情報來看,麗縣應該只有幾千餘人而已,末將推測,可能這隻部隊就是所謂的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