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八百三十三章種茶
“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到了南宋,春恨意識上升成為南渡詞人的普遍情感,於春季飛回北方的鴻雁便時時印入詞人的眼簾心底,勾起他們強烈的故國之思。於是有了劉辰翁‘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沉邊,梁燕無主。’有了辛棄疾‘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鈎看了,闌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如果說到這裡還是憂國之憤的話,再往後,鴻雁寄託的就是亡國之悲了,諸如遺民詞人徐一初的‘追往事,滿目山河晉土。徵鴻又過邊羽。’”
“最有特點的就是愛國詞人鄧剡,厓山兵敗後,他投海未死,隻身流落金陵,寫下《唐多令》一詞:‘雨過水明霞,潮回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堪恨西風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華,烏衣日又斜。說興亡,燕入誰家。惟有南來無數雁,和明月、宿蘆花。’”
“當然鴻雁也不是全都寓意悲苦,幾千年來,也偶有詩詞用鴻雁借喻瀟灑自由的人生境界。如嵇康的‘嗈嗈鳴雁,奮翼北遊。順時而動,得意忘憂。’如李白的‘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講到這裡,一個‘鴻’字,才被我們說了一小部分,這次課受時間所限,我們只是主要從詩詞意向演變來闡述了它,其餘還有諸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還有‘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還有‘羽翼已成,不可複制’等諸多典故諸多內涵在其中。”
“從這一個字的文化意象的演進和轉變,我們看到了什麼?是我中華文明幾千來的傳承和延續,是我們中華文明特有的驕傲和美麗。它從未斷絕,就如同長江和黃河,哺育了我們華夏兒女,一直從遠古,流淌到今天。”
“我們要做的,是讀懂它的美好,理解它的內涵,繼往開來,將它繼續傳承下去。”
“我的父親從小就教育我,國學,它就如一張大網,不管從哪一個點,都可以牽枝索蔓,延伸出一大片。”
“因此它的學習方法,和西方理工學不同,需要我們博聞強記,涉獵多方。”
“學到我這個年紀,才能知道它是多麼的博大精深。因此我也在此和大家一起共勉,讓我們永遠做一個謙卑的小學生。謝謝大家。”
臺下諸人聽得如痴如醉,直到老伯鞠躬謝過,才如夢方醒般全體起立,鼓起雷鳴般的掌聲。
老伯現在是大名士,不過他不再外出講學,也不再發表著作,就在祠堂授課。
李君閣也從來沒見他帶過什麼講義,都是想到哪裡講到哪裡。他也不管人多人少,反正到時間就開講,到點就下課。所講的內容,和之前四爺爺講的那些,一併都放在李家溝網站,愛聽的都可以去下。
其實李君閣覺得老伯所講,和四爺爺的水平相比,總還差著那麼一點意思,不是那麼深入淺出。
不過一般人也壓根聽不出來,加上名人效應擺著,老伯的課程,下載量反而比四爺爺的還要多得多。
這讓李君閣想起了霍金《時間簡史》的銷量。感不感興趣先不說,看不看得懂先不說,買一本裝點一下書櫃門臉,增加些談資,在一般人心裡,總是不錯的。
李君閣上前給老伯倒水,笑道:“服,不服都不行。不過一個字一堂課,常用漢字四千五百個講完得多久?”
老伯端著茶杯笑道:“怎麼可能,偶一為之提領一下興趣就可以了,修行都在個人。我說你啥時候去三臺觀把茶葉拿回來?再不去我怕被藥師和果山搶光了。”
李君閣一拍腦門:“哎呀把這個忘了,這都清明後了,那我下午就去,四爺爺最近怎麼都不講課了?雨湘雨淮不是也回來了嗎?這都插完秧了,你的課她們還敢不來聽?”
老伯說道:“你四爺爺拉著她們整理家史呢……嗐!哪裡是家史,我看了,這書以家史為綱,其中涉及宗法,村約,鄉治,群建,宗教,田土,農制,時令,地理,天候,民俗,民諺,傳說,藝文,物産,雜傳,周邊……”
李君閣目瞪口呆:“這……這跟我三年前剛回來的時候說的不一樣啊……”
老伯說道:“這不是我回來了嗎?你四爺爺這是沒準備讓我清閑呢。他蒐集了幾十年的資料,其中很多非常有文獻價值,這就是一部西南村治的變遷發展史,留給子孫後代,也是不錯的。”
李君閣說道:“也別太辛苦,這就是一個退休之後的娛樂專案,老堂嬸在我們這裡過得習慣嗎?”
老伯笑道:“比我還忙,這不跑苗寨收集民歌去了,說是要翻譯成英文詩,我都懶得管她。”
李君閣笑道:“說實話,我們真的差人家各少數民族一個詩歌大翻譯家,別說外語的了,漢語的都差,這事情我現在也在當遊戲玩。那我也不去打擾四爺爺了,先去把山眉月眉弄到手再說。”
老伯說道:“趕緊的!渴那茶都渴得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