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次日,天剛剛泛起一片魚肚白,楊明就將眾人召集到了大院壩。
“鄉民們,我們失去了我們的家園,失去了我們的親人,一路顛沛流離到了這裡,歷經了無數苦難,好的是,從現在起,我們終於要開始建設新家園了,而今天則是我們建設新家園的第一天,你們高興不高興!”
“高興!”底下,所有人都高聲喊道。
“現在,我們建設新家園的第一件事就是取名,大家有的來自漢中,有的來自湖廣,有的是四川本地人,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漢人,是炎黃子孫,所以我決定將我們新的家園取名為漢家村,你們覺得如何?”
雖然,鄉民們包括蘭大夫等都習慣了聽從楊明的安排,但楊明還是願意透過一些集會的方式向他們宣佈,以逐漸培養他們參與政治參與管理的興趣,畢竟社會改革的基礎是他們。
沒人對新家園取名為漢家村有反對意見,也許他們還沒有學會反對,但他們知道,從現在開始,自己不再是流民,而是有自己的家園,有自己繁衍生息的地方。
而這個地方就叫漢家村。
但是,當鄉民們沉浸在新家園的美夢中時,楊明又給他們潑了盆冷水。
楊明告訴他們,無論是這以前的漢中還是這現在的夔州府,都會遇到流賊和兵匪,他們只有站起來保護自己的家園,才能不再流亡。
其實,不用楊明提醒,經歷過兵禍匪患的鄉民們都知道保護自己家園的重要性,而楊明只需要告訴他們該怎麼做,怎麼做才能保住家園。
在楊明的安排下,村民們陸陸續續地開始了建設新家園的工作。
首先是設定村子界限,這個倒好定,以三個山口為界,三個山口內現成的良田就有些許多,而一些高低起伏的丘陵也可以開墾出無數良田,但楊明並沒有先去測量田畝,而是先將自己設計的圖紙拿出來命第一隊和第二隊、第三隊的青壯年照著圖紙修建寨門。
“作為一個軍人,建立根據地,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發展生産而是建立基本的防禦措施,知道嗎,這三處山口就是防禦外敵的三處關隘,必須修建得如鐵桶一般”,楊明一邊教育著這些青壯年一邊透過圖紙給他們講解著如何依山築城。
現在來不及採石燒磚,只能先用木材竹子搭建,但楊明相信即便是木寨門也比沒有強,只要沒有大炮和大型投石機,對於普通流賊和官兵的進攻,木寨門也能抵擋一陣,但火攻除外。
指導完如何照圖紙修建木寨門後,楊明又帶著蘭大夫和張員外以及才補了個磕睡覺的第四隊的人去測量田畝。
這是村民們最關心的事情,許多人已經開始議論到底會有多少田畝,自己家能分多少。
讓他們高興的是,楊明已經承諾,到新的地方定居後,他們楊家不會再佔據所有的良田,而是分給大家,且按戶口人數和田地貧瘠和肥沃等級分。
而且考慮到楊家是最大的戶口,會對其他鄉民不公平,楊明決定將一些率屬於楊家奴僕的世代佃戶解脫出來,成為獨立戶口。
如此以來楊家就只有他和雲蝶二人,不但如此,楊明還決定他和雲蝶不算作被分配的物件。
楊明每年只需定額收取糧賦,一則是養軍備戰需要二則是管理村裡的集體事務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