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如果我們形象的形容癌症的發展,我們可以把癌症看成一隻非常龐大的軍隊,其中每個士兵都相當於一個癌細胞。那麼這個軍隊有多大呢?我們在醫院拍片子能看到的時候,已經達到109十億)的數量級了。”
在外人看來這個數量級讓人驚嘆,但是作為醫學生而言,並不是什麼大新聞。單個細胞長成肉眼所見的器官等部位,兩者無法進行比較。
“現在問題來了,這十億個士兵是一模一樣的嗎?答案是否定的。有的拿刀,有的拿劍,有的開坦克,有的開飛機。這就給我們治療癌症帶來了第一層困難,用藥去攻擊癌症軍隊的話總是有那麼幾種兵種我們搞不定,這樣一輪藥下去總有些倖存的癌症組織。假以時日,這些倖存者透過繁衍細胞分裂)又可以形成大部隊。那麼你說不管這只隊伍有多雜,我們直接把整個癌組織切掉行不行?答案是隻能解一時之急,因為癌症部隊的機動性很強,可以到處遷移。並且很多時候,癌症都是派出小股部隊進行轉移術語叫etastasis,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癌症轉移了),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偵測,等我們能檢測到的時候小股部隊早就分裂成十萬大軍了。”
“此外,我前面說了,本來兵種就多,這樣每次派出去的還能不重樣。一般一個病人身上能找到十多個這樣的轉移病灶etastatic esion),每個都不相同,這又為癌症治療新增了第二層困難。同樣是沒有哪種藥能把他們都消滅掉,而且轉移了這麼多想切掉也是辦不到的。除此之外,治療癌症還有第三層和第四層困難。要知道細胞在分裂的時候是會産生新的突變的,在我們的比喻裡,就是小股部隊變成百萬大軍的過程中是會出現很多新的兵種的。這就造成每個轉移病灶內,也是可以有很多不重樣的兵種的。這樣下藥就難上加難了,這是第三層困難。第四層困難則是個體間的差異。張三和李四都得了肺癌,但是他們肺癌的兵種組成可以有很大差別。這些差別的結果是,a藥對張三有用,張三一吃就好,但對李四則完全無用。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推崇癌症個性化醫療的原因。”鐘濤在ppt上尋找了古代軍隊戰爭的畫面,正如他舉的例子那樣,將癌症比喻症軍隊,那麼這是多麼可怕的部隊啊。
將抽象變為形象,雖然明知癌症可怕,但是經鐘濤這麼一比喻,感覺更深刻了些。
“醫學研究表明,癌症是由一些列基因突變造成的。回到我們的例子,假設癌細胞是士兵的話,我們體內的正常細胞則是手無寸鐵的平民。癌症發生的過程就是平民武裝自己,發生起義或暴動的過程。突變的作用正是給予這些平民武器和裝備。那麼這些裝備能有多厲害?我們知道,正常細胞和我們人一樣都有個生老病死。而且人類進化到現在,細胞內外也都有一套比廣電總局還厲害的審查制度,細胞真想造反也是很難的。”說到這裡,鐘濤微微一笑,連自己都覺得形容得比較恰當。
“舉個例子,一般情況下,在細胞增殖的過程中,如果我們的遺傳物質dna)在複制過程中不小心出了很難修複的錯誤該錯誤可能誘發突變),為了防止這個細胞今後搗蛋,細胞內有一套機制可以把這個細胞殺死細胞凋亡)。細胞內掌管這個生殺大權的蛋白叫tp53,這家夥也是癌症研究的明星蛋白之一。因為tp53可以減少壞細胞的增殖,也就是可以抑制癌症的産生,我們把tp53這類可以抑制癌症生成的基因叫做抑瘤基因。我們可以想像,正常細胞想造反,有這麼個蛋白在是麻煩的。因此,很多癌症細胞都有tp53的突變如至少四分之一的乳腺癌患者),也就是把這個礙事的家夥給廢了。”
“這個例子告訴了我們突變能給予細胞的很重要的裝備之一——逃離生長抑制。突變除了能讓細胞不受生長抑制之外,還能給予細胞很多其他的能力。如正常細胞的增殖是受到了嚴格的調控的。這有點像我們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不是你想生幾個都是允許的,要想多生是需要“準生證”一類的東西的。細胞也是如此,要想多增殖是需要相關的訊號的。而突變可以讓細胞在沒有或只有偽造的“準生證”的情況下大量繁殖。這是突變給予細胞的另一樣重磅武器——不依賴生長增殖訊號。除此之外,突變還可以讓癌症大軍獲得永生、入侵和轉移、血管生成等能力,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總而言之,突變給予了正常細胞巨大的生存優勢,並最終發展成癌症。”鐘濤頓了頓說:
“我還想強調的一點是,從正常組織發展成癌症組織的過程其實還是挺漫長的,大多數情況下都需要上十年之久。而且這個過程是連續的,我們並不能界定具體從哪一天開始,一個正常細胞變成了癌細胞。只不過在我們被診斷的時候一般都已經很晚了,相比於整個數十年的發展過程而言。至於有人問該如何預防癌症,除了遠離輻射、遠離香煙、保持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及定期檢查外,我也說不出別的什麼辦法,但是我只是強調的大多數情況。還有極少數很早便出現了癌變,在我們的醫院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罹患癌症,而且發展非常快。包括我現在手裡都有個20幾歲的胃癌女性患者。”
“天吶!”
講了這麼久,臺下終於引起了不小的騷動,並不是因為癌症的發展令人害怕,而是鐘濤口中的年輕患者,胃癌對著那樣的年紀來說,根本不在考慮範圍之類,但現實卻是患上了。這些學生們大多處在這個年齡,多少引起了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