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不知道您的曾孫今年貴庚?”朱厚照扭頭看了馬玲兒等人一眼,然後很是客氣的對老人問道。
“哈哈!”老人慈祥的笑了笑,“老朽十四成親,十五歲生的一子,在老朽三十三歲的時候,老朽的孫子就出生了,算算時間,老朽今年七十有二,老朽的曾孫今年剛好十八歲。
要不是因為世道動亂,我那孫子也可早點成家,我那曾孫現在就能入軍報國了!”
“老人家,貴曾孫今年即已經剛好十八歲,那您又有報國之志,那為何不讓他去參軍入伍呢!”朱厚照微微一愣,隨即好奇的問道。
“唉!”戚搏無奈的搖了搖頭,“怎麼沒去!可是家中就這麼一個獨苗,政兵的首長不準,無論小老兒如何再三請求,可他們都不允許我曾孫成親啊!”
朱厚照微微一笑,“老人家!三丁抽一、五丁抽二,這是朝廷政策,我大明本來就人少,而百姓們養兒不易,自然要留人在家養老送終。
況且,這農耕也需要人,若是沒有種植糧食,那咱們的軍隊就沒有飯吃,這沒有飯吃,可就打不了勝仗了!”
老人戚搏一怔,隨即是微笑的點了點頭,“小哥說的也對,仗需要人打,可咱們這做老百姓的,也不能讓保衛我們的軍人餓肚子。
可是,老朽家中有這麼多人,雖然孫子為國捐軀了,可還有老朽的兒子可以下地耕種,老朽也能、老朽兒媳婦、孫媳婦都可以種地,老朽家中這麼多人,不說養活多少士兵,但起碼可以養活幾名士兵。
而咱們華夏那麼多人,且又在倭國、呂宋等地得到那麼多奴隸,在非洲等地有用那麼多奴隸耕種,又何須我曾孫子這一人。
更何況,要是人人都怕沒有人養老送終,那還建立軍隊幹什麼。人人都這樣,那還有誰來保家衛國、有誰來開疆拓土啊!
人人怕死,那咱們華夏還怎麼立足於世,要不是有哪些不畏犧牲、不懼生死的戰士在為我們負重前行,我們又如何能有這般安穩的生活。
都說亡,百姓苦。興,百姓苦。可現在,老朽一點也不覺得苦卻,反而很幸福。”
“哈哈!”朱厚照無奈的搖了搖頭,“老人家,我華夏自古尊師重道、以孝治國,不論出於什麼,朝廷也希望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婦有歸。貨惡……故外乎而不閉,是謂大同。若是老無所養,又談何大同呢!”
“小哥說的在理!”老人贊同的點了點頭,旋即神情變的有些無奈,“唉!要是我那孫子再多活幾年,給老朽再添幾個曾孫,老朽那曾孫就可入得軍中,報效祖國了。”
“老人家,只要有心報國,在家、在哪裡都可以啊!”朱厚照勸說道。
“你這小哥!你懂什麼!”老人不好氣的白了朱厚照一眼,“入軍報國,戰場殺敵,那是最直接的報效方式,我那曾孫受孫子影響,一心只想入軍報國,無心學習,使得他的學業……”
說到這裡,老人滿是無奈,搖了搖頭,“唉!不說也罷!”
“老人家!你也可以讓他好生鍛鍊鍛鍊身體,去學些武藝之後考入捕快學院,將來做個捕快,維護治安,懲善揚惡,也算是報效國家啊!”
朱厚照繼續勸諫,老人有心報國,他自然是最希望看見的。只有每個人都充滿著報國、愛國,國家才會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