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池登基的那一天,一身純白的徐幼容如長期一來她做的那樣出現在珠簾之後,默默地注視著朝堂上的眾人,也看著前面龍椅上坐著的那個人,那本該屬於她的兒子的位子此刻正被另一個佔據,穆長俞的死似乎給了她此生最沉重的打擊,那個向來不動聲色卻能將所有人的命運掌控於股掌之間的,高高在上的太后,好像一夜之間衰老了,連一直挺直的脊背也佝僂了下來,珠簾外的人似乎沒有看出他們的太后有什麼不對,只有一直跟在她身邊的和凝和蘭心能理解皇上的死到底給了她怎樣沉重的打擊。
連她一向酷愛的權力似乎再也不能引起她足夠的興趣,如今能支撐著她坐在這裡的只剩下殺戮和復仇的衝動。
所以在新皇登基第一日,徐幼容出面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命京城士兵圍剿城外兩萬西北軍,安陽的存在是所有人心知肚明的秘密,皇室的顏面,長俞的顏面使得她再怎麼恨不得將她千刀萬剮也不能親口承認她還活在這個世上,可是這並不影響她拿京城外那些人出氣,似乎只有足夠多的鮮血和犧牲才能稍微平息她心中的怒火和空虛。
她的這道旨意一如既往地得到攝政王的反對,如今皇位上坐著的畢竟是他的兒子,無論他曾經如何對他,都改變不了這樣的事實,更不能讓別人忽略這個事實,他的反對因為龍椅上坐著的那個人而得到加強。
而徐幼容卻彷彿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一向支援她的大臣,此刻竟然保持了沉默,似乎在無聲地嘲弄她失去兒子之後不過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可憐又可悲的女人,她一把掀開面前的珠簾,簾子上一串串的珠子在她身後猛然晃動。
“你們是不是覺得皇上死了,哀家的話便不頂用了?”一向穩重而自持的徐幼容鮮少有失態的舉止,更何況如今這般幾乎是歇斯底里的模樣,可惜回應她的質問的依然是沉默,一如既往的沉默,她似乎被這種沉默激怒了:“哀家問你們話呢?你們一個個都啞巴了不成?還是覺得哀家的話不必聽了?”如今的她真的像一個無理取鬧地中年婦女,歇斯底里地要別人給自己一個答覆,可是隻有她心底明白,無論什麼樣的答覆都註定無法令她滿意,她所求的只是自己的兒子能夠回來,回到她的身邊。
“太后。”最終第一個開口的還是攝政王,也只有他如今最有資格在這個時候開口:“皇帝新喪,不宜再動殺戮。”他很聰明,沒有再用之前的藉口企圖說服她,而是一語中的,以穆長俞之死作為藉口,以為這樣便能讓她回心轉意。
可是他低估了徐幼容復仇的決心,也小看了她對於穆長俞深沉的愛意。
“就是他們害死了皇上,哀家要他們為皇上陪葬。”徐幼容的目光中充滿了決絕與恨意,似乎恨不得此刻就將他們全部斬殺。
“皇上的死是個意外。”攝政王有些沒有底氣地開口,皇上死的如此突然和蹊蹺,所有人都充滿了懷疑,可是沒有人會當著徐幼容的面質疑是她害死了皇上,即便她是最有可能的那個人。
“哀家說了,不是意外,是他們把皇上,我的兒子逼死的,我要他們償命。”此刻的徐幼容再也沒有了往日太后的威儀和尊貴,她如天下所有普通的,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的母親一樣,為孩子的驟然離世悲痛不已,甚至忍不住遷怒於他人,天下但凡有孩子,並且愛著自己的孩子的父母,相信都能理解她此刻發自心底的悲傷和絕望。
可是失去了權勢的武裝的她,也如天下所有平凡的母親一樣,擁有的只有悲痛和絕望,再也沒有了隨心所欲使用手中掌握的權力而復仇的自由。
就像此刻,無論她如何歇斯底里,如何悲痛欲絕,回應她的只有沉默和拒絕,她像是一個被拋棄,被孤立了的人,沒有人能理解她的悲傷。
“西北軍保家衛國,立下過赫赫戰功,絕不可殺。”禮部尚書沈昕伯向來痛恨徐幼容,此刻卻難得地有些同情她,也許相比起拒絕,她更害怕的是沉默,所以在所有人保持沉默時,他主動開了口,即便說出來的依然是拒絕的話。
他們都很聰明地對於西北軍的訴求心照不宣,因為那是一個有關於皇室,有關皇室尊嚴的秘密。
“可是他們害死了你們的皇帝,我的兒子,我唯一的兒子。”
“西北軍雖然駐守城外,阻止京城士兵外出,但是從未有一兵一卒進入過皇城,先皇之死是個意外,卻絕非西北軍中人所為。”沒有人願意與此刻的徐幼容對話,因為現在的她看起來瘋癲又不講道理,已經被仇恨和喪子的悲痛徹底衝昏了頭腦,那些曾經投靠她,甚至諂媚她的大臣,此刻回應她的只是沉默和冷漠,這更加重了她的痛苦和絕望。他們投靠和效忠的是那個冷漠而睿智,心狠而聰明的太后,而不是一個普通的,因為失去深愛的兒子而陷入無與倫比的悲痛中的母親。
只有沈昕伯,在明知此刻的她完全聽不進道理,也沒有人願意與她講道理的時候,依然在與她對話,他並不指望自己的話能夠改變她的想法,也深知事到如今,天下已經不再是她能掌控的天下,她的想法也並沒有那麼重要了,可是出於對一個普通母親的同情,他願意用對話,哪怕是拒絕的方式稍微平息她心中的恐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的這一點善意被很快恢復了清醒和冷靜的徐幼容所銘記,併為此而感恩,她這一生在充滿冷漠,陰謀和權力的鬥爭中度過,難得的一點溫暖的善意竟然也是來自那個曾經反對她的人,為了報答這一絲善意,也因此相信這個反對自己的人終究是一個好人,她在臨死前將自己身邊最重要的和凝交給了他。
此刻,朝堂之上,自坐上龍椅後一直沒有發話的穆池終於開口了,他聲音溫潤動聽,如山間泉水叮咚,為這沉悶的大殿點綴了一絲生機。
“先皇新喪,不宜動兵戈,西北軍之事,暫緩商議。如今重要的是,突厥單于已遞上奏摺要進京和談,各位大臣以為該如何答覆?”穆池輕鬆而巧妙地轉移了話題,沒有給徐幼容再繼續堅持的機會,她看著面前的這個人,坐在龍椅上的他,根本看不出其實是個殘疾,反倒因為這精緻的龍袍和恢弘的龍椅為他增添了每一個皇帝都會自動獲得的帝王之氣,就像她的長俞,即便還是那麼小的一個孩子,坐上皇位也不到一年,卻早已像是一個合格而威嚴的皇帝了,不出幾年,他便會迅速成長為一個明智而優秀的皇帝,會建立千秋功業,這是一個母親,一個皇帝的母親對於自己兒子的全部期望,可是如今這期望戛然而止了,她如失了魂魄一般退回到自己的位子上,退到珠簾之後,靜靜地看著外面的朝臣,再也沒有開口,彷彿剛才不過是一場夢。
她靜靜地聽著下面的諸人開始討論如何回應單于進京和談的請求,終於找回了曾經熟悉的掌握權勢的感覺,恢復了以往的冷靜。
她的失態和悲痛表現得那樣短暫,連和凝都以為她很快又選擇了擁抱權勢,而將皇上的死置之腦後,只有她知道,從長俞喝下宿命酒的那一刻起,她的心也跟著停止了跳動,她繼續掙扎著活在世上,並且依然為了權力而鬥爭,不過是因為只有權力才能幫助她報仇。
“皇上,此刻西北並無一兵一卒守衛,突厥人若是繼續南下,再攻下幾座城池,甚至直逼京城也並非難事,如今他們難得主動要求和談,自然該應允。”
“皇上,不可,我朝與突厥向來是勢不兩立,且他們向來貪得無厭,如今既然已經取得了三座城池,斷沒有就此停止的道理,他們說是和談,還不知道背後有什麼陰謀,以老臣看,還是直接發兵將他們趕出關外,放是上策,也是我朝一直以來奉行的政策。”
“程大人您說的輕鬆,發兵,兵從何來,京城之外幾萬大軍堵著,如何發兵?”
“這。”程方同被噎了一下,卻還是堅持:“臣以為絕不能助長突厥人的囂張氣焰,便是和談也是我朝將他們趕出關外之後再提和談,如今他們佔據我們三座城池,又威脅著京城,此刻和談,他們便佔據了上風,手中握著威脅我們的籌碼,說是和談,恐怕不過是藉此機會逼迫朝廷滿足他們過分的請求。”
“程大人說的不錯。”一直沒有開口的攝政王竟然肯定了程方同的話,眾人立馬都注視著他,畢竟此刻他是攝政王,手中掌握七萬大軍,朝堂之上這些臣子爭著站還是和,吵來吵去,最終是打還是和,還是要看這掌握兵權的人的意思,可是如今他竟然贊同了程方同的主張,這讓沈昕伯也忍不住看他一眼,有些不懂他究竟什麼意思。
此刻情形,戰與和均有好處,卻又都有為難之處,即便他向來與程方同立場不同,但是他也贊同程方同方才的一番話,突厥人向來貪得無厭,斷沒有在節節勝利的情況下忽然停手,主動要求和談的道理,此事恐怕有陰謀,或者和談背後隱藏著更貪婪的要求。
但是要戰,又面臨諸多困難,即便京城能冒著動盪的風險用七萬人與城外兩萬人對戰,要過了西北軍這一關,七萬人能剩下來的也不會超過一半,三萬京城士兵奔赴西北,與突厥人對戰,也沒有絲毫勝算,這麼多年以來,朝廷第一次在面對突厥人時如此束手無策,歸根結底是一直駐守西北,作為整個國家和朝廷最堅實的防線的西北軍突然離開了西北,並且倒戈直指京城。
宋景山一直默默地聽著,對此沒有人比他更惱火,他已經接管西北軍十多年,之前以為即便不能全部掌控他們,至少一半以上的人會聽自己的,可是沒想到他前腳剛走,後腳劉成就因為一封莫名其妙的密信和一把匕首帶著大半西北軍來了京城,這讓宋景山措手不及的同時更覺得憤怒,這麼多年,他付出了許多心血,竟然還是沒能收服他們,早知道是這樣的情形,當初他便不應該急著帶清塵來京城與公主結親,如今損失了安陽郡主,也就失去了對這大半西北軍的掌控權,京城這裡,誰能想到他剛來,皇上就死了,換了一個與公主甚至從未見過面的人來做皇帝,這件事可真是得不償失。
“好了,你們說的朕也都聽明白了,沈大人,替朕擬一封書信,答應和談,請突厥單于儘快入京。”坐在上面的穆池一直靜靜地聽著下面眾人的爭論,很少發表意見,但是他一早便有了自己的打算,穆洹說的不錯,比起自己,他才是更適合做皇帝的那個人,第一天上朝,他便雷厲風行地決定了兩件事。
沈昕伯領旨,攝政王看著那個自己一直不喜歡,甚至不想承認的兒子,有一瞬間也不得不承認,他確實有做皇帝的天賦,那把龍椅就像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一樣,恰好能隱蔽他生來殘疾的事實。
散朝之後,穆池靜靜地看著所有人退出大殿,才在身邊人的攙扶下從龍椅上站起來,重新回到自己的那禁錮了自己二十多年的輪椅上。皇位真的有種神奇的魔力,他在上面不過坐了一會兒,甚至忘記了自己是個殘疾的事實,一度以為自己是一個指點江山,豪情萬丈的帝王,只有再回到這熟悉的,狹窄的輪椅中,才再次提醒他,他終究與別人不一樣,也註定與所有的帝王不一樣,可是他相信,他終將成為一個偉大的帝王,即便這個帝王是一個坐在輪椅上的殘廢。
喜歡少時如華請大家收藏:()少時如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