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5章 南拓之行

三人甫一碰面,林貴平便開門見山提出了糧食的問題,如今臺灣島上已有一萬餘人,繼續提供西北軍糧,那就還需從婁江港運糧,佔用寶貴的運力,故泰州移民年內必須完成,以提升農業人口。

這次招募的泰州移民不宜放在基隆,此處往西是鹽鹼地,要種地先得沖刷鹽鹼,太過麻煩,往南是山地,只能在山谷中開墾田地,為日後的管理增加無數麻煩。

可也不能一口氣便衝到淡水南邊即後世臺北市以南),雖然那邊是一大片平原,吳夢知道此處可能有閩越移民,但不知道人數多少,要是人數多達幾萬十幾萬,就現在基隆這幾千人,說不定就交代在這裡了,大宋禁軍聞訊支援也來不及。

這便是當初把工坊建在河邊之主因,真要是有人打來了,裝置裝上船就溜之大吉。三年來廂軍也派出人手前去打探過,確實有過耕種的痕跡,但走了幾十裡都渺無人煙,再深入卻又怕打草驚蛇。

前幾日又派了幾名好手坐船去西海岸探查了一番,也是無絲毫變化,林貴平的心思便活泛起來,這批移民是否可以全部移到淡水兩岸,那便應再次查探淡水河口地界,在那處先建立前哨基地。

他不敢擅作主張,便請來智慧和尚一起來吳夢處探討。

說真的,吳夢同樣頭痛,就古代這偵查水平,怎能真正探查到實際情況?若是這幫人藏在大山深處,那又如何探查的到,萬一大宋移民開始耕作,他們下山襲擾,那真是偷雞不著蝕把米。

智慧和尚嘆了口氣,說道:“基隆確實不適於耕作,此處最宜為工坊和港口。以後人數一多隻怕糧食還得從淡水以南提供。我帶十名武藝精熟的弟子,君烈再與我七十名廂軍和戰馬,去當地仔細打探一番。”

林貴平搖搖頭:“大和尚,你就不必去吧,你若是有個三長兩短,吳先生身體不適,某孤掌難鳴啊。”

大和尚“呸”的一聲:“你這廝說話也不嫌晦氣。”

林貴平言道:“你若執意要去某就如你的意,但那十名弟子不可前去,這些弟子好容易培養出來,可不是用來打打殺殺的,傳授各學堂學識之人手萬萬不可缺少,這便是吳先生所說之火種。

如此,某與你一百廂軍,全部頂盔著甲,馬刀鋼弩一應俱全,再帶兩個閩地運礦的船工過去,也許能聽懂閩越之話語,另外海船隻帶十五日干糧,以半月為期。”

智慧和尚道:“那便如此,如若淡水以南可行,泰州會有三千多戶移民過海,吳先生,你看是否全部安置過去?”

吳夢計算了一下各工坊需求的人數,便道:“若是有手藝的全部留下,再留下五百灶戶為幫工,其餘皆去淡水河那處吧。除了官營農場和菜地,基隆不再開墾耕地,此處日後只作為工坊基地和海港,農耕逐步向臺灣南方拓殖。”

三人計議停當,便開始行動。六月初二,智慧和尚換下了僧衣,穿上盔甲,帶著一百名廂軍,蒐羅了七十匹戰馬,浩浩蕩蕩的出征。

林貴平來到碼頭送行,智慧和尚抱拳道:“請回吧,提舉老爺,貧僧定得勝歸來。”

林貴平哂笑道:“和尚,你只要囫圇回來了便可,這島上只有你一個和尚,你若去了做法事的人都無。”

一旁的都頭楊展想笑,當著和尚的面又不敢笑,只好捂著嘴巴肩膀一抽一抽。

和尚對著林貴平怒目而視,揮了揮手,氣哼哼的轉身向船艙走去,邊走邊喊:“開船,開船。”

逆著東南風,船行甚慢,廂軍和船工們輪流划槳,沿著海岸線,終於在兩日後來到了淡水入海口,沿著淡水河口溯江而上。

眾人先是看到了打南邊流過來的基隆河與淡水河的交匯處,再往前行,便見江水一分為二,中間有一個大型的島嶼。

島嶼上鬱鬱蔥蔥,隱約間確實有開墾過的痕跡,智慧和尚吩咐測水深,船工們放下小船拿著繩子鐵塊慢慢測量,大船便慢慢靠近,直到小船上的船工揮手才停止前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