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七章 投資謀國

遠航艦隊在巴鐵的訪問持續了五天,在此期間跟巴鐵海軍、空軍舉行了三次大規模聯合演習。

當然,肯定是貨真價實的演習,而且以對抗為主。

演習的高氵朝在第四天到來,遠航艦隊的艦載航空兵擔當主力,出動十二架j20c負責奪取制空權,而且得到了hj20與jd15b的支援與協助。巴鐵空軍精銳盡出,任務是攔截這支強大的空中打擊力量,保衛停靠在卡拉奇港裡的戰艦。演習結果毫無懸念,巴鐵空軍一敗塗地,不但沒能在空戰中取得任何戰果,還丟掉了港口內的所有戰艦。當然,這次演習的目的就是要巴鐵空軍知道,在第四代戰鬥機面前,現有的防空力量是多麼脆弱,而白象很有可能在幾年之後獲得第四代戰鬥機。也正是透過這次演習,巴鐵空軍最終決定參與fc31戰鬥機的研製工作。不是說華夏不願意出售j20a,而是巴鐵買不起,也用不起重型戰鬥機,只能尋找差一點的替代品。早在兩年多前,也就是東海衝突結束後,華夏國防部長彭建軍就向巴鐵當局保證,只要有需要,華夏會立即向巴鐵提供一批j20a戰鬥機,確保巴鐵有能力應付白象的威脅。只是在和平時期,巴鐵完全沒有必要把有限的軍費用在少數裝備上,畢竟充面子的事情沒多大實際價值。

在這五天裡,童興武也備受關注。

對抗演習結束後,他還搭乘巴鐵總理派來的專機去了巴鐵首都,在那裡接受了巴鐵總理的嘉獎。

當然,也收到了一份非常昂貴,回國之後必須上繳的禮物。

與此同時,一支華夏商貿代表團在卡拉奇跟巴鐵當局簽署了總價值超過一千億華元的數十分投資協議。在今後的二十年內,這些華夏企業將在卡拉奇投資興建上百家工廠,創造十萬個就業崗位,並且擴大卡拉奇港的吞吐能力。做為回報,巴鐵把卡拉奇港的經營權以委託管理的方式出售給華夏企業,並且在二十年的投資期內減免華夏企業的稅收,在徵地等方面提供協助。在所有協議得到落實後,卡拉奇將成為南亞地區的製造中心,以及該地區吞吐能力最大的港口。

其實,這只是開始。

在此之後,巴鐵方面已出售經營權的方式,藉助華夏企業的投資逐步建立起覆蓋全國的公路與鐵路網,對國家電網進行了全面整頓與改造,完善了包括港口、機場、水利、醫療與教育在內的眾多基礎設施。簡單的說,藉助華夏企業的鉅額投資,巴鐵開始全速向工業化時代邁進。也正是有了華夏企業在各行業的投資,巴鐵當局才能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更重要的領域,比如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為十四周歲以下兒童提供營養午餐,每年以公派方式資助數萬學子到華夏留學深造,在偏遠地區推行公費教育與公費醫療,以及為軍隊採購更多的先進武器裝備。

當然,華夏對巴鐵的投資,絕對不是免費援助。

巴鐵有兩億多國民,而當這兩億多人具備了從事社會大生產的能力之後,也就成了真正的社會人,而一個擁有兩億多消費者的巨大市場顯然能給華夏企業帶來鉅額利潤,而且由兩億多社會人創造出來的工業產品在很大的程度上能滿足華夏國內的需求,從而讓更多的華夏勞動者從低端產業中解脫出來。

總而言之,這是互惠共贏的合作。

其實,這也是由趙耀國提出的“周邊戰略”的直接體現之一。

毫無疑問,巴鐵是華夏的重點扶助物件,也被當成典範。用趙耀國的話來說,在幫助巴鐵完成工業化,讓巴鐵成為地區強國的同時,華夏的國際地位必然會得到大幅度提升,會有更多國家相信能夠透過與華夏全面合作獲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能夠藉助華夏的快速發展達到富強的目的。

讓艦隊遠航,不止在展示華夏的強大軍事力量,更是在轉播華夏的發展理念。

當然,一支強大的艦隊,也能起到為國家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

遠航艦隊在巴鐵訪問的這五天,國際輿論可以說是五彩繽紛,只是大部分新聞媒體關注的不是遠航艦隊,而是華夏在巴鐵的戰略投資。雖然當時跟巴鐵簽署協議的全是企業,而且以民營企業為主,但是在眾多的西方媒體看來,這就是華夏當局主導的戰略投資,只是讓企業出面。

這麼說,其實也沒有錯,即華夏企業在巴鐵的投資全都獲得了華夏當局的擔保,一些民營企業還獲得了融資方面的扶助。簡單說,只要去巴鐵投資搞建設,除非經營不善,其他風險都由政府承擔。顯然,對於一直在尋找出路的國內資本來說,這種有國家擔保的投資行為無疑是保賺不賠的買賣。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鼓勵國內企業去巴鐵投資,還起到了為國內資本引流的作用。簡單的說,就是把過剩的國內資本引去海外市場,緩解國內資本市場的壓力與風險。對眾多國內企業,特別是握有大量資本的企業來說,巴鐵的基礎建設市場同樣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關鍵就是,華夏資本屬於後來者。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特別是在最近的十多年裡,華夏資本一直在國際市場上打拼,跟老牌西方資本爭奪各國市場與資源,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總體上是敗多勝少,因為全球市場就那麼大,而且資本競爭本身是零和遊戲,華夏資本獲利多了,那麼老牌西方資本的獲利就必然減少。

顯然,如果資本找不到出路,也就是能帶來利潤的市場,遲早會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