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就來到四月,朱見濟開始正式調整宮廷宦官,將許源扶持為司禮監太監,朱祁玉的親信王誠舒良等人盡數退居二線,在宮廷養老。因為這事在年前就已經有跡象,所以波瀾不起,無人異議。
如今還沒有所謂掌印太監秉筆太監一說,但是眾人都明白許源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宦官集團之首。
遠在南京的何林靜,畢竟是自己的親信,朱見濟也不曾虧待他。朱見濟一方面要他嚴加監視身處南京的皇伯朱祁鎮,另一方面交給了他一個重要的使命,這是一個秘密任務。朱見濟要他收集三寶太監下西洋的圖紙,包括南洋與西洋海域地圖,以及船隻製造的圖紙,順便招募精通遠洋航行的人才。
是的,朱見濟打算再一次重啟大航海運動。但是,規模不可能與永樂大帝時期的規模一樣,眼下既沒有這個國力,朱見濟自身也沒有這個威望。
在朱見濟的計劃之中,如果組織船隻下西洋,人數不可能超過千人,二三百人則是過少,應該是五百至一千人的規模,船隻有個十幾艘就可以了。目的是開通航線商路,重新確立與各國的聯絡,而不是一支官方貿易團隊。
與之相配套,朱見濟以東南沿海出現倭寇為名,要求沿海各處衛所出海剿滅倭寇,並清除海盜。海上風高浪急朱見濟無可奈何,但是海盜總不可能讓其無法無天吧。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的一項盛舉,如果中國能夠將這項工作延續下去,憑藉著東南亞以及偌大的印度洋沿岸國家的資源,開啟近代化道路的國家說不定就是中國。
但是很可惜的是鄭和之後再無鄭和,關於其原因,歷代論者著述頗豐。耀武揚威,徒耗國帑這個解釋是流傳最廣的,包括後世教科書採用的也是這個說法。
但是這個解釋疑點重重,稍有些時代知識的人都明白朱棣統治時期五次北伐蒙古,還有東北西南西北等各處戰事,幾乎無一年不有戰事,此外還有北京城及武當山的營建工程。這些戰事與工程需要耗費大量的錢財,朱棣以一地奪取天下大權,不可能為了一些虛名進行如此浩大的工程。
還有的解釋說是要鄭和去尋找離奇消失的建文帝,這也是無法令人信服的,生的建文帝尚且不怕,何況是一個半生半死的,哪怕是建文帝當真未死,那又怎麼樣呢?
所以,真正能夠說得通的解釋一個,鄭和下西洋是官方貿易,不僅揚名異域,而且還能夠換來大量的金銀財寶。朱棣不可能去做賠本的買賣。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這是一項賺錢的買賣,為什麼之後斷絕了呢?在我看來個人觀點,歡迎討論),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最為主要的原因是永樂大帝之後,明朝整體國力下行,也可以說沒有人有如此強大的威望控制如此龐大的國家,這也是封建王朝一個例病。明朝在東北西南等地都開始收縮,特別是丟失了安南,使得明朝對中南半島的統治出現了非常大的問題。安南一方面在南海上襲擾大明船隻,另一方面在緬甸等地鼓動當地土司作亂,明朝的影響難以舒展,反而深深地陷入了西南平叛的泥潭之中。
還有,鄭和下西洋的好處為皇室等一小部分人壟斷,參與對外貿易的是官營手工業,民間百姓無從分享收益,特別是還面臨來自金銀輸入導致的輸入性通貨膨脹,導致以東南地主富商為首的人反對繼續下西洋。在大肆宣揚下西洋勞民傷財之後,東南富商透過海外走私等方式,攫取海外貿易的天量收益,最終導致貧富分化,王朝危機愈演愈烈。
無從知曉,宣宗皇帝為什麼不再下西洋,但是沒有海外貿易的收益,明朝的稅收極度依賴於田賦,其比例不僅高於宋朝,甚至還比唐朝高,與秦漢時期類似。屋漏偏逢連夜雨,這田賦隨著科舉制度的推行,宗室子弟的繁衍和權貴的侵佔等一系列原因,給國家上交田賦的土地逐漸減少,比朱元章統治時期削減近半。
面臨這等現狀,朱見濟無法忍受,特別是今年他蠲免天下賦稅,當初口一張,說得輕飄飄得,底下人的建議全然不聽,如今處處缺錢。哪怕是內營士兵的訓練伙食,都見不到半點肉沫,全是白麵饅頭。
朱見濟知道想要重開遠航,困難重重,註定會得罪東南沿海的富商地主。但是和改革田制,清查土地相比,重開遠航的難度其實少許多。兩害相權取其輕,這也是朱見濟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最後,關於鄭和下西洋,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釋清楚。後世教科書說這是一次和平的遠航。唉,關於這個說法看看就好了,騙騙外國人可以,自己人千萬不要信,如此龐大的隊伍,光是存在就是一種震懾,對於小國而言和天兵天將沒有什麼區別。
中國數千年來都是東亞地區甚至是亞洲的霸主,勢力範圍很廣的。鄭和船隊的性質其實與後世美帝航母一樣,走到哪裡哪裡就是勢力範圍,不臣者即下岸滅國滅家,必須進入明朝的朝貢體系之下,接受明朝的封貢。
在一些關鍵的地區,明朝還設定有宣慰司,比如馬六甲海峽就設定有舊港宣慰司。除卻舊港宣慰司外,當時的中南半島一共是“三宣宣撫司)六慰宣慰司)。三宣六慰的範圍除了今天我國西南邊境地區外,還包括了今緬甸、泰國北部、寮國中部地區。
雖然這些地區的長官都是土司,明朝對這些土地控制能力不強,但是貴州雲南廣西幾省何嘗不是遍地土司。這個時候明朝的邊界可是直接邊臨印度洋的。
是的,再強調一遍,這個時候明朝間接管轄的地方是瀕臨印度洋的,我們也是印度洋的沿岸國家。
在原本歷史上,嘉靖皇帝統治時期緬甸地區的莽瑞體建立起了東籲王朝,後來東籲王朝日漸強盛,同時隨著明朝國力衰微,對邊疆控制力減弱,明屬的六慰土司逐漸的歸附了東籲王朝。明朝才失去對這片土地的管轄權。
朱見濟不求開疆拓土,但是至少要維繫朱棣打下來的這塊勢力範圍,這可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神聖不可侵犯的土地。
喜歡景泰太子請大家收藏:()景泰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