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五章 大戰在即

等到外交專機升空,王學熾才開啟了趙耀國給他的檔案袋。

裡面裝是一份資料,雖然只有幾十頁,但是內容極為驚人,連王學熾都被嚇到了。如果不是外交專機已經升空,王學熾會立即下飛機,去元首府找趙耀國,因為他覺得如此重要的事情不應該拿到聯合國去說。

這就是,那幾名倖存下來的漁民,全都是扶桑防衛省情報廳的情報人員,整個行動由情報廳策劃與實施,給他們下達命令的是情報廳的大正光一。在襲擊華夏海警巡邏艦之前,他們最後一次聯絡了情報廳,得到大正光一的直接指示。檔案袋裡的資料,就是這幾名情報人員的口供。

也就是說,所謂的“漁業糾紛”就是扶桑防衛省情報廳蓄意策劃與製造的,而大正光一是情報廳的負責人,也是扶桑當局的情報官員,由他下達的命令等於官方命令,因此由他策劃的行動就是官方行動。扶桑當局才是這一系列陰謀的主謀,因此扶桑當局得為製造與挑起衝突負責。

震驚歸震驚,王學熾沒有喪失理智。

冷靜下來之後,他就明白趙耀國為什麼派他去聯合國,為什麼要他把這份資料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公佈於眾。

很簡單,這只是扶桑情報人員的口供,最多算得上是證詞,而不是證物。

“情報人員”本身就是一個模糊概念,扶桑當局肯定會矢口否認,並且以次指責華夏栽贓陷害。別的不說,如何證明倖存漁民是情報廳的情報人員?要知道,能夠證明他們真實身份的資料全都在情報廳手上,因此只要情報廳銷燬這些人的個人檔案,就沒有任何辦法能證明他們的身份。到時候,最多隻能說他們是扶桑人,無法跟扶桑當局扯上關係,也就無法把他們的行為當成扶桑的官方行為。如果是民間行為,此事必然會不了了之,根本不可能以此為由制裁扶桑。

當然,王學熾已經想到,那幾個倖存漁民已經被接了回來,沒在太公島上。

只是,這並不重要。

就算他們活著,並且讓他們出面做證,也沒多大意義。

以當前的局勢,沒有確鑿的證據,根本不可能在安理會上發起對扶桑的制裁,也不可能得到多少國家支援。

那麼,就算有了足夠的證據,那又如何?

再退一步,哪怕迫使花旗在安理會表決中投了棄權票,讓制裁決議生效,又能給華夏帶來什麼好處?要知道,在衝突爆發前,華夏是扶桑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而扶桑是華夏的第二大貿易伙伴。雙方除了在政治與外交上齷齪不斷之外,在經濟、文化、金融、科技、教育等眾多領域都有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制裁是一把雙刃劍,在制裁扶桑的同時,華夏也必然會遭受損失。即便不考慮必然會承受的經濟損失,透過制裁把扶桑壓下去,華夏的處境難道會變得更好?要知道,如果扶桑因此走上下坡路,特別是經濟遭到了重創,民族主義必然會在扶桑國內迅猛抬頭。在民族主義的推動下,扶桑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是遲早的事,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華夏。甚至可以說,只要扶桑的國內局勢發生動盪,華夏就必然受到連累,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可以說,在當前局勢下,制裁與不制裁扶桑都一樣,華夏最多隻是佔領道義制高點。

沒有好處的事,為什麼要做?

在想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王學熾也明白了趙耀國的意思。去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對扶桑實施制裁,不是真的為了制裁,而是藉此辦法將真相公佈於眾,從而在外交上向扶桑施加壓力。只要扶桑當局依然想保持必要的國家信譽,在國際社會獲得一席之地,就會對停火談判給出正面答覆。

顯然,趙耀國的目的就是以此開啟談判的大門。

對趙耀國的安排,或者說高瞻遠矚,王學熾佩服得五體投地。要知道,只要他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提起對扶桑實施制裁,而且把這些雖然不算是證據,但是能夠說明整個事件真相的東西拿出來,扶桑當局必然會自亂陣腳。在應付國際社會指責的時候,扶桑當局顯然無法猜到趙耀國的真實目的。

那麼,扶桑當局真的會知難而退嗎?

王學熾不敢肯定,不過有很大的把握,關鍵還是得看事態的發展,以及這一輪外交進攻的效果。

外交專機還在北太平洋上飛行的時候,趙耀國已經去了總參謀部。

這是衝突爆發後,趙耀國第一次去總參謀部。他原本不打算去總參謀部,畢竟他的出現肯定會對總參謀部的人員產生影響,只是接待他就會給很多人添麻煩,而他不是軍人,對軍事問題也是一竅不通,自然沒有發言權。只不過,在李佑廷的勸說下,趙耀國還是去了總參謀部一趟。

元首的到來,對鼓舞士氣有很大的作用。

當然,這不是趙耀國去總參謀部的主要原因,只是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畢竟元首也是華夏軍隊的最高統帥。

趙耀國去總參謀部與即將打響的戰鬥有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