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秘書叫起來的時候,特魯尼有點來火,因為現在是凌晨五點,離他平常起床的時間還有一個半小時。對於年近八十的特魯尼來說,就算需要的睡眠時間並不多,也不是說不需要休息。再說了,這幾天,特魯尼一直在關注華夏那邊正在舉行的軍方高層會議,昨晚一直到大半夜才上床。
當然,把特魯尼叫起來的不是秘書,而是克雷格。
特魯尼來到書房的時候,電視已經開啟,是華夏官方電視臺新聞頻道,克雷格正在安排同聲翻譯。
“發生什麼事了?”
“剛收到的訊息,還有五分鐘。另外,我已經聯絡了國務卿、國防部長與與幾個情報機構的負責人,還有相關的專家顧問,他們正在趕來,預計半個小時內就會趕到。cia提交的情報我已經準備好了,就在書桌上。”
特魯尼注意到,克雷格的神色有點慌張。
走到書桌傍邊,特魯尼才發現,克雷格準備的是cia在過去幾年裡提交的那些已經被認定沒有價值的情報。
特魯尼有點疑惑,或者說還沒有睡醒。
坐下,翻開放在最上面的那份情報後,特魯尼立即鎖緊了眉頭,而且蒙朧睡意頓時就去了一大半。
那是一份技術情報,跟華夏有關,只是在經相關專家審議之後,被認為沒有價值。
這個時候,電視發出了聲音,同步翻譯已經開始工作。
只是一條時間不到五分鐘的新聞報道,內容也很簡短:華夏的第一座商用可控聚變核電站將在年內併網發電,試執行期間的發電能力為六百兆瓦,第一期工程的設計併網發電能力為兩千兆瓦,而在三期工程全部完成之後,併網發電能力將達到八千兆瓦,年發電量相當於半個三峽水電站。
在新聞報道結束之前,主持人提到會在幾個小時後播放專題節目。
“商用可控聚變核電站”,有沒有搞錯!?
同聲翻譯沒有搞錯,因為在螢幕下方有滾動字幕,確實是“商用可控聚變核電站”,一個字都沒有錯。
過了好幾分鐘,特魯尼都沒有回過神來。
其實,克雷格跟他一樣,同樣萬分震驚。
“其實,我們早就應該想到。”在電視聲音低下來的時候,特魯尼才長出口氣,同時拍了拍放在面前的那幾份檔案。
“是啊,早就應該料到。”克雷格嘆了口氣,一副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樣子。
早在幾年前,準確說是五年多前,cia就提交了一份與此有關的情報,明確提到華夏在致力於發展可控核聚變技術,希望聯邦當局能夠高度重視。為了此事,時任cia局長還親自來白宮做了報告。特魯尼也確實非常重視,不但聽了cia局長的報告,還找來了幾名該領域的專家,準確說是花旗在可控核聚變技術方面的頂級學者。在經過多次討論後,這些學者認為該情報有問題,並且斷定華夏不可能在近期取得實質性突破,更別說是建造商用可控核聚變電站。說得更直接一點,花旗在該領域的研究屬於全球領先,別說是商用化,離建造實驗反應堆都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
按照這些科學家斷言,華夏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取得關鍵突破,而商用化很有可能是半個世紀之後的事情了。
當然,持這一觀點的不止是花旗的科學家。
隨後,cia就透過各種渠道瞭解到,高盧、日耳曼、大不列顛、扶桑等幾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均沒取得多大進展,而且這些國家的科學家同樣認為,華夏不可能有重大突破。
結果就是,這份情報被束之高閣。
此後幾年,cia會時不時獲得類似的情報,不過全都當做虛假情報處理,認為是華夏情報機構故意放出的煙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