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首先到來的是國務卿亨克爾與國防部長隆巴德,至於那些情報部門的官員,要稍微晚一點。
在第二屆任期,特魯尼沒有繼續讓甘古特擔任國務卿,不是說甘古特不稱職,而是以特魯尼的規劃,第二屆任期的首要任務是推動《減稅法案》正式生效,因此需要一個善於跟國會議員打交道的國務卿。至於國防部長隆巴德,更多的是被特魯尼拿來當擋箭牌,用來應付軍方的壓力。
此外,亨克爾與隆巴德與特魯尼一樣,都是日耳曼後裔。
特魯尼與兩人簡單討論了一番,兩人跟他一樣,認為這條新聞太過虛假,很可能是華夏當局釋放的煙幕彈。
當然,到底是不是,需要證據。
不多時,cia局長奧爾森、nsa局長托馬克等幾位情報部門的官員陸續到來,還帶來了特魯尼需要的證據。
只不過,與特魯尼之前的判斷截然相反。
最關鍵的證據就是nsa提供的幾十張偵察衛星拍攝的照片,解析度非常高,達到了零點一米,幾乎能看清楚車輛的車牌號碼。只不過,偵察衛星拍攝這些照片,絕對不是為了去看分辨幾輛車的牌照。
這些照片,就是那座在建的核電站,而且分成了兩批,一批是在幾個月前拍攝的,而另外一批是在一個小時之前拍下來的。為了便於向特魯尼等人說明情況,托馬克還帶來了情報分析報告。
華夏當局沒有吹牛,那條新聞有很高的可信度。
關鍵就是,這座正在建造的核電站沒有散熱塔!
要知道,任何核電站都有散熱塔,而且是最醒目的標誌。很簡單,裂變核能無法直接轉換成電能,而是轉換為內能,加熱迴路裡面的介質,然後透過介質進行機械做工,帶動發電機,最終轉換為電能。因為存在幾次能量轉換過程,而且反應堆的溫度很高,需要不斷的冷卻,所以核電站必然會有散熱塔。雖然散熱塔有不同的外形,但是不管什麼樣子都十分的醒目。
“能確定這就是在建的那座核電站?”
“沒錯,跟新聞裡報道的完全一樣,也跟我們之前獲得的情報完全一樣。”
克雷格長出口氣,說道:“有沒有這樣的可能?簡單的說,華夏當局故意放出這個假訊息,還故意建造了這座設施,好讓我們相信他們已經掌握可控聚變技術,而且很快就能實現商業應用?”
“除非華夏的領導人在五年前就預料到了現在發生的事情。”
“什麼意思?”
托馬克長出口氣,才說道:“這座核電站在五年前就已經動工,準確說是這塊地皮被當地政府以建造核電站的名義保留了下來。根據我們獲得的情報,當地政府還為此向當地居民支付了數億元的徵地費用,而且這筆錢就是來自華夏中央政府。四年多前,在衝突爆發之前,該電站就已經動工。只不過,在此之前,我們一直認為核電站的反應堆會安置在地面之下,達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至於相關技術,華夏早已掌握,而且應用到了另外幾座核電站上。正是受此影響,我們一直沒有對該專案產生懷疑,畢竟透過在地面鋪設管道,同樣能達到散熱的目的。而現在看來,卻不是這麼一回事。關鍵就是,核電站的地面建設工作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而鋪設地面散熱管道得安排在此之前。不出所料的話,這座核電站肯定能在年內併網發電。不管華夏掌握了多麼先進的散熱技術,也無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建造一套完善的散熱系統。”
“這只是你的推測。”
“情報本身就是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做出的推測。”
克雷格有點無語,不過也沒有反駁,因為托馬克在情報界是個傳奇人物,特魯尼是他服務的第三位總統。
“其實,不止是推測,我們還有一些間接證據。”奧爾森接過了話題,說道,“在過去幾年裡,華夏生產的聚變核原料是實際需求量的三倍。雖然在這幾年裡,華夏一直在大力擴充戰略核力量,製造了上千枚核彈頭,但是消耗掉的聚變核原料顯然不會太多,更不可能達到正常需求的三倍。”
“只有這個?”
“更重要的是,華夏軍情局接管了好幾個秘密軍事科研專案,而其中的一個,涉及到數千名科研人員。”
克雷格的眉頭跳了幾下,神色頓時變得不好看了。
“據我們所知,這些科研人員大多參與過核武器的研製工作。就像我開始提到的,因為華夏一直在擴充戰略核力量,所以我們並沒有對此產生警覺。只是現在看來,這些科研人員有很大一部分參與了可控聚變技術的開發工作。此外,他們的實驗室也由軍情局接管,保密級別非常高,我們至今都沒有獲得可靠的情報。”奧爾森嘆了口氣,才說道,“為了搞清楚這些實驗室的情況,我們在過去幾年損失了幾十名情報人員,包括當年深入北高麗搞到核武器計劃的‘獵鷹’情報員。如果說這些實驗室沒有進行見不得光的秘密科研工作,我第一個不相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克雷格微微點了點頭,朝特魯尼看了過去。
“奧爾森,你應該知道此事的重要性,所以你肯定能夠明白,我們不可能依據你的猜測做出重大決策。”特魯尼長出口氣,說道,“我不是不相信你,而是如此重要的事情,我們需要足夠的依據。”
“有一個人,一名華夏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