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既然貴國只是想要韓國魯陽,那寡人待會命人去見見韓王,談談此事吧,不過你們可得放我們魏使者安全入鄭啊!”
昭陽答著:
“這是當然的了,我們楚國的將士們,必定能保證貴國使者之安全的!”
魏嗣與陳軫、孟宛、和剛剛趕來華陽的蘇代、如耳等人商議去新鄭使者,結果孟宛主動自薦要去,本來想派蘇代去的魏嗣只得應允孟宛了。
到了第二天,天還未亮,孟宛準備了一番後,乘著車駕開始出使韓國了。
到了中午十分,孟宛的車駕正好經過了一處叫做五里崗的地方,而此時在車上的孟宛心裡一直在盤算著,如何能使韓王答應割讓魯陽與楚國講和,以促成楚國退兵之事。
這時突然從附近山崗衝下來了近百名手持弓弩的韓國士兵,這些兵士較正常韓國士兵,個子明顯要矮小半分,孟宛似乎也發現到了有些不妙,便對這些氣勢洶洶而來的韓國弓弩手大喝著:
“如今你們韓國正處國難當頭的日子,你們這些韓國將士們不去守護你們國都新鄭,在這山野之地做甚?”
只聽其中一人帶著奇怪的口音喊著:
“殺了它們,莫要留活口!”
這時,無數支弓箭朝孟宛與車伕疾射而來,站在車駕上的倆人,此刻自然無處躲避,皆受萬劍穿心而死。
魏嗣身邊一代軍事英才孟宛,自此也在這五里崗,瞬間丟了自己性命了。
魏嗣第一時間收到此訊息後,也是震驚不已,讓送來孟宛屍骨,在其面前不禁留下了淚珠。
自孟宛在大梁學宮,受自己考察委以重任,替自己主持魏國兵事,到現在已經兩年多了,早已被魏嗣當做了自己魏國第一軍師,沒想到年紀輕輕,才二十好幾的孟宛今日替自己出使新鄭,居然死在了韓國的強弓勁弩之下了。
悲痛萬分的魏嗣,便馬上又派自告奮勇、不懼生死的司馬由,去往韓國新鄭質向韓王,為孟宛討說法去了。
司馬由魏國重兵護送,到達新鄭城外不遠處後,經過與圍城楚軍交涉,得以安全入了新鄭城內。
這時司馬由見到的整個新鄭城中並非像外界想的那樣已經岌岌可危,反而連老人和婦孺都爭相行走在街道,手中都搬著家中之物,去幫助守城士兵堆補著,受楚軍攻城而損毀的部分城牆。
看到這眾志成城場面,司馬由不禁也感慨了一番:
“沒想到著新鄭入韓不過五十載,百姓居然對韓國的忠心,早已經超過了對於當年的鄭國了。”
司馬由在韓國官員指引下,進入了王宮內,見到了大殿中一副看似已經弱不禁風,正拄著一副柺杖在殿中等候的韓王。
韓王見到司馬由來到了,馬上提了提神,用其十分蒼老無力的聲音對司馬由說道:
“魏王派你來定然想要你質問寡人,為何派人殺了你們魏國使者孟宛的吧?”
司馬由答著:
“是的?還請韓王您給個說法吧!”
韓王苦笑著說了句:
“你們魏王不惜一切,千里迢迢從邯鄲帶兵趕來支援我們韓國,我們韓國對於你們魏國和魏王,只有無盡的感恩、無法道出的謝意,而你們使者孟宛先生與我韓國並無仇怨,更是來幫助我們韓國的恩人,我們韓國怎麼會親手把要來幫自己的恩人殺死於半路呢?”
司馬由便問:
“可是我們孟宛將軍死在你們韓國的強弓勁弩之下卻是事實,而且附近也有獵人看到這些殺死我們孟宛大人的人,都是身穿你們韓國甲胃的,韓王您對此又作何解釋呢?”
韓王答著:
“寡人的韓國士兵很多,不免有些士兵在這次楚國進犯下,被楚軍俘虜,投靠了楚軍的,而且你們那位使者孟宛是在城外五里,楚軍活動地帶被殺害的,這事寡人相信你們明智的魏王一定能查清楚真相的。”
司馬由說了句:
“依韓王您這說法,莫非是這些刺殺我們孟宛大人的人是受楚國指使的?”
韓王點了點頭:
“極有可能,這次寡人也聽說了,楚相去見你們魏王之事,楚國現在西面商於之地,遭受我們韓國與秦國的大舉討伐,已經無力反抗,而其主力現在也被陷在我們新鄭,若楚國不盡快撤兵,等我們韓國與秦國在三川之地的兵馬佔領商於、丹陽之後,那楚國郢都就將告危了,所以楚國設計害死你們魏國的重臣孟宛,定然是想挑撥我們韓、魏矛盾,以逼迫我們韓國更加屈辱的接受楚國退兵之條件了。”
司馬由又問:
“既然是楚相親自要我們派使者來向韓王您談和的,而現在韓王您卻告訴我們魏國,說是楚國派人刺殺了我們魏國重臣孟宛先生,這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了,所以此事實在太過蹊蹺,我司馬由也無法代我們大王做主,我暫且把此事回報於我們大王后,再做商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