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零八章 回憶

20年前,大唐東都洛陽。

“殿試開始!”

隨著一位低階官員的叫喊,大唐最後一次武舉殿試正式開始。

武舉是唐朝時期興起的一種選拔官員的制度,與文舉有些類似,都是科舉的一種,只不過考察的是人的武藝、兵法,中舉之人會被授予軍中官職。

武舉並不單單考察個人武力,還有一個殿試負責考察人的思想學識,以保證選拔之人忠於君王。不過武舉不及文舉,地位要低上一些,也不像文舉殿試之時可以面見君王,他們最多見一些官員。

“請第一名朱忠孝進場。”

又一聲大叫,朱忠孝隨即從外走進來,這裡是禮部專門進行殿試考察的屋子,說不上富麗堂皇但也氣勢懾人。

主考的考官共有三人,他們坐在正上方依次排開,中間一人長得肥頭大耳一看就是養尊處優,左右兩人卻非常瘦弱,真讓人忍不住懷疑他們的俸祿是不是被前面那人貪墨了。三個人都已經上了年紀,臉色枯黃、皺紋遍佈,若不是身居高位根本不會有人多看一眼。

“你就是朱忠孝?武試第一名!”中間那名考官問道。

“正是在下。”朱忠孝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倒是個好名字,又忠又孝啊!”

說完哈哈大笑起來,左右兩名考官也跟著一起笑了起來。

雖然知道他們是拿自己的名字打趣但朱忠孝也不敢動怒,他這個名字是父母所取,確實有那麼一絲討好君王的想法。

“可惜自古忠孝難兩全啊,其實何止是忠孝二字,儒生們總說忠孝仁義,於君王忠心、與父母孝順、與百姓仁愛、於國家則講究大義,那你覺得它們誰先誰後,如果有一天必須在其中選一個作為第一準則你當如何?”

朱忠孝神色一凝,他知道考察已經開始了,為了這一天他飽讀詩書早已有了應對之策。

“孟子有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即百姓,社稷即為國家,百姓乃天下根本,百姓在則國家在,國家在則君王在,所以在下不才,覺得忠孝仁義應當以仁為先。”

“你是說百姓比國家、君王更加重要?可若是國家滅亡百姓又怎能安然無恙,君王不在國家豈不大亂?”

左邊的枯瘦老頭面無表情的問道,不過這難不倒朱忠孝。

“國滅百姓自然受害,但只要百姓仍在國家就可重建,若有一天這中原百姓被北方胡人取代,即便國家還在也絕非故國。而若君王不在則有太子即位,國家又怎會大亂?所以忠孝仁義須以仁字為先!”

三位考官沒有任何動作,臉上也看不出任何表情,之後中間的那名考官繼續問道。

“嗯,你所說讓我等大開眼界,這樣你先下去等著,所有考生殿試完畢之後我們自會宣佈結果。”

“是。”

朱忠孝遙遙一拜然後轉身退了出去,不過就在他出去之後,右側的那名考官直接將記錄他武試結果的冊子打了個大叉,然後扔進旁邊的一個竹筐,那竹筐上清楚寫著“淘汰”二字,之後三人都苦笑著搖了搖頭,其中一人還說道。

“可惜了,只會死讀書。”

接下來殿試仍在繼續,第2名考生叫周衡,身材還算壯碩不過臉上總給人一股諂媚的感覺,而在之後的殿試之中也證實了這一點。

幾位考官又把先前的問題問了一遍,不過這叫周衡之人的回答卻與朱忠孝截然不同。

“在下覺得,既然是忠孝仁義自然是忠於君主排在第一,人們也總說天地君親師,可見君王地位應凌駕於百姓國家父母之上。”

周衡慷慨陳詞,中氣十足,幾位考官也來的精神,趕緊提問起來。

“如此,若是有一天你的父母悖逆君王你該如何?”

“必殺之!”

周衡做出舉刀的動作。

“你就不問原因,那可是你的父母?”

“天下百姓皆是君王的子民,所以君王即是我的父母,父母再大也不及君王大,我身為臣子怎可顛倒大小。”

周衡已把自己視為臣子,也不知哪來的勇氣覺得這場殿試勝券在握。

幾位考官並沒有就此結束,商量了一會兒又問道。

“那若是有一天君王無德,百姓飢寒揭竿而起,如秦之二世、隋之煬帝又當如何?”

周衡眉頭一蹙,臉上殺氣十足道。

“亂民犯上必殺之。”

“君王無德卻要殺百姓?”

幾位考官一臉驚訝,似乎也不能接受他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