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街頭,一輛加長林肯在飛馳。
車內,路懷良和霍猛坐在一起,各自擎著一根雪茄,吞雲吐霧。
“戲有點過,但還不錯,效果達到了。”
路懷良託著酒杯,喝了口酒。
“也不全是演的。”
霍猛將胳膊搭在椅背上,笑著說:“謝佳琪長得是不錯啊!在北姑裡也算是好的了,要是能睡到她,也算賺到。”
“別整天用下半身思考問題好麼?”
路懷良皺眉數落了句,才叮囑說:“女人有的是,你現在要做的,是先借助這次機會,踩上張嶸這塊跳板,把名聲炒作起來!”
霍猛雖然出演了《劍冢》的男主角,可他的運氣不好,《劍冢》的票房雖然高,但口碑卻不怎麼好。
觀眾的關注點也都在特效和劇情的吐槽上,片中的幾個演員卻都沒獲得多少關注。
尤其是霍猛,他原本是幻想著靠這部戲一夜成名,在大陸迅速走紅,各種通告代言接到手軟,走上人生巔峰的。
但一直到電影下架,他都沒接到幾個通告,各個平臺上的粉絲也沒漲多少,可以說是等了個寂寞。
這也是可以預見的,他的優勢主要是身材和號稱真實搏擊的矯健身手。
但在《劍冢》裡,他的兩個優勢都沒有得到好的展現。
趙金海為電影的打鬥場面設計了諸多天馬行空的特效場面,而那些打鬥動作靠人力是根本無法完成的,只能透過吊威亞和後期的特效來製作。
所以霍猛不得不放棄了自己被影迷廣為稱讚,拳拳到肉的實戰搏擊,將打鬥場面交給了專業的動作捕捉演員。
沒了真實搏擊,他就淪為了為特效場面服務的工具人。
而他另一個身材優勢,呈現出來的效果也不好。
從事演員以後,他也沒有放棄過健體的鍛鍊,身材一直保持得很好,脫個水就能上比賽的那種。
這也是他最為驕傲的一點。
但他的身材太好了,而內地的大部分觀眾,都不吃這一套。
內地的觀影市場上,女性佔據了大半壁江山。
而大部分內地女性觀眾,都不太喜歡,或者說不太習慣像他這樣,太過專業的健美、健體身材。
她們看的是臉。
而臉恰恰是霍猛的短板。
身材優勢變劣勢,相貌又不討喜,又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點,電影口碑還拉了胯,霍猛自然就像是流星一樣,綻放了下短暫的光輝,就迅速銷聲匿跡了。
他沒法接受這樣的大起大落,路懷良更沒法接受,因為霍猛現在拍的這部戲是他的。
路懷良是個很會抓機會的人,當初趙金海向公司立下軍令狀,簽訂了三十五億票房的對賭合同,從而申請到三個億投資的時候,他就知道,趙金海這部新戲票房肯定低不了。
因為趙金海會拼了老命去掙票房,不然他就完蛋了。
所以,路懷良得知趙金海選中了霍猛作為新片《劍冢》的男主角時,就第一時間聯絡霍猛,簽了他下一部戲的片約。
他就是在賭霍猛會一炮而紅,從而帶動自己新戲的票房。
可惜,他賭輸了。
所以,現在輪到他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他的新戲已經開拍了,霍猛的片酬也給了一部分了,現在想讓霍猛吐出來,自然是不可能的。
他只能想辦法儘量彌補,減少損失。
張嶸就是他盯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