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法醫拿出一張同意書,遞到劉耿的面前道:“你在這個同意書上籤個字,當然了,並不是百分百要解刨,只是如果我們在檢測中,遇到相應的難題,可能需要一定的手術作業,所以這個得事先跟你說清楚。”
“沒……沒問題,我籤,不就是簽字嗎?我籤就是了。”劉耿也不再猶豫。
拿起簽字筆,在同意書上籤上自己的大名。
“很好,謝謝你的配合。”劉法醫收回同意書,對劉耿的配合表示滿意。
老太太的屍體交給劉法醫進行處理。
而顧晨、王警官和盧薇薇,則帶著劉耿,以及三個送老太太來醫院的大媽,一起返回到老太太生前的住所。
……
……
江南市紡織廠社群。
這是江南市當年大型紡織廠的家屬區,一個有三十多年的老社群。
建築多以七層的樓房為主,但周圍也分佈著有些小平房。
平房社群有六排五列,主要住著一些紡織廠的老工人。
由於江南市紡織廠屬於外地遷入企業,因此在廠區的建設之初,這些平房就成了企業職工的宿舍區。
成家的,每人分一套。
單身的,住在宿舍樓。
那時候的房子都屬於企業提供,職工只需要繳納一定的押金,就可以免費入住。
如果因故要離開的,還可以找企業要回全額的押金。
後來企業制改制,家屬區的房子,也開始變成私有財產。
每戶人家都需要繳納一定數額的購房款,辦理好產權證,房子基本就歸你。
在這片老社群,許多職工的子女都有各自的房子,而一些人丁並不興旺的家庭,基本爺不會再選擇重新購房,而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安享著晚年的生活。
劉耿家就屬於最早一批遷入到江南市的企業職工。
劉耿的父親生前是個廠裡的吊車司機,後來因為一次事故,早早的離開了人世。
因此企業給劉耿家留下一套樓房,和一筆補償款。
後來劉耿成家後,便和自己的妻兒住在樓房裡,而老太太則繼續住在自己的平房內。
至於後來劉耿開店的那些資金,都來自於父親的補償款。
而在幾次的受騙之後,劉耿敗光了所有的積蓄,也是心生愧疚。
妻兒離開後,便將樓房租給他人,自己則搬回到母親的平房,一對母子生活的也算是其樂融融。
劉耿平日忙於生意,也少有回家,而母親則由左鄰右舍幫忙照顧,也算過得相安無事。
在路上,顧晨從這些大媽的嘴中瞭解到情況後,也是作為筆錄記錄在案。
隨後,大家來到了大門口。
老舊的門鎖已經撞壞,劉耿直接推門而入,隨口道:“請進來吧。”
“這裡就是你家?”顧晨問。
“沒錯,我家在不遠的樓房那邊也有一套房,不過已經租給了別人。”劉耿沒了之前的霸道。
他知道,自己之前對警察多有得罪,現在求人辦事,態度不好也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