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院長一邊說,一邊還扳著手指打比方。
“總之給人的感覺就是精神不正常,周圍人都難以理解,某些行為舉止常人也無法理解,這麼說能明白嗎?”鄒院長問。
顧晨點點頭:“明白。”
“那咱們國家的精神病患者,都會被送到精神病院來治療嗎?”盧薇薇有點刨根問底,不弄清楚不罷休。
鄒院長嘆息一聲道:“現如今這個社會,咱們確實對精神病存在一定的歧視現象,但為了不助長這種風俗,一定要了解精神病的症狀,而且一旦發現精神病症狀,要及時進行就醫治療。”
想了想之後,鄒院長又道:“當然了,這也牽扯到醫療的費用,所以有些精神病患者的家屬,會將精神病患者關在家裡不讓出來,有的傷害過他人的患者,甚至會被親人,用鎖鏈所在地下室。”
“這個我知道。”王警官也忍不住插嘴道:“前幾年,我們就接到過群眾舉報,說某小區的地下室,有人被鐵鏈非法拘禁,過去走訪調查才發現,原來是兒子有重度的精神病,母親怕兒子出來傷人,只要將他關在家裡。”
“可後來有一個問題,她兒子每次發作,都會砸壞家裡的東西,因此這位母親才狠下心,將兒子用鐵鏈囚禁在地下室。”
說道這裡,王警官也是長嘆一聲道:“精神病患者確實挺可憐的。”
幾人還在熱議著,但是顧晨卻一直在檢視四人的檔案。
第一位精神病患者,醫生的症狀評價是:心理上多疑。
精神病患者是極其多疑的,而精神病的病人,對於其他人的言辭,以及一些不關乎自己行為的事情都是極其敏感的。
如果看到他人碰頭談話,會認為是談論自己,日常生活中,熱情的招呼,如飲茶、吃飯,則會懷疑對其下毒。
“這可夠嚴重的。”顧晨搖了搖頭,無奈的嘆息了一聲,隨即將第二份精神病患者的檔案,從檔案袋裡抽出來。
第二名精神病患者,醫生的症狀評價是:行為舉止怪僻、詭秘和難以理解。
精神病患者喜歡獨處,不適意的追逐異性,不知羞恥,自語自笑、生活懶散、發呆發愣。
常常會矇頭大睡、外出遊蕩,夜不歸家等異於常人現象。
顧晨不由皺了皺眉,似乎這種症狀有些可怕,比第一種要嚴重許多。
他再次將第三名患者的檔案抽出來。
第三名精神病患者,醫生的症狀評價是:情緒的反常。
常常因為一些小事情,緒上大起大落,以前本來性格開朗,愛交朋友的,現在變得終日憂心忡忡,長吁短嘆,愁眉不展。
原本性格溫和,卻變得易發脾氣,會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大發雷霆,糾纏不休,對人耿耿於懷。
“呃,這也太嚴重了。”盧薇薇不知道什麼時候湊到了顧晨的身後,一起查閱了第三名精神病患者的檔案。
“所以精神病患者,有時候真的很危險。”顧晨也是發表著自己的看法:“就比如傷人之後,往往監護人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受害者還不能追求嚴重的刑責。”
“感覺就不是什麼好事,再看看第四個檔案。”盧薇薇搖了搖頭,感覺應該儘快找到這些人。
顧晨再次將第四名精神病患者檔案,從檔案袋裡取出來。
第四名精神病患者,醫生的症狀評價是:冷漠。
精神病病人的情感會變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熱情、對親人不關心、缺少應有的感情交流。
而且和朋友疏遠,對周圍很多事情都不感興趣,有時候會因一點小事而發脾氣,莫名其妙地傷心落淚或欣喜等一系列精神異常的表現。
“果然都沒有一個正常的。”盧薇薇先前還認為這些人是天才,可看到醫生在四人檔案上的症狀評價後,忽然感覺這就是四個危險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