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水塔主要由水櫃、基礎和連線兩者的支架組成。
在幾十年前,一般用作居民區裡蓄水作用,有些還是水廠生產工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水塔,在幾十年前的江南市隨處可見,但是現在還能看見的已經少之又少,也是一個時代發展的縮影。
而這種江南市幾十年前普遍存在的水塔,一般也是用於儲水和配水的高聳結構,用來保持和調節給水管網中的水量和水壓。
在工業與民用建築中,水塔是一種比較常見而又特殊的建築物。
它的施工需要特別精心和講究技藝,如果施工質量不好,輕則造成永久性滲漏水,重則報廢不能使用。
而且水塔按建築材料分為鋼筋混凝土水塔、鋼水塔、磚石支筒與鋼筋混凝土水櫃組合的水塔。
而在這座廢棄園區中的水塔,顯然是質量過硬的代表。
經過幾十年,卻依然堅固。
而如今這座水塔,已經穿越幽靜的歲月,沐浴著和煦的春風與落日餘暉,揭開它在歷史的時間河流中昔日的鉛華。
淺吟低唱,隱匿在一段歷史塵封中的工業宏圖。
不少植被已經將水塔的下部結構給覆蓋,因此水塔距離地面的一段安全距離,此刻卻被這些莖藤給覆蓋。
原本需要用梯子爬上的最底層部分,現在直接攀爬植物就可以上去。
顧晨曾經在許多本地的攝影作品中看到過這座水塔,可以說,這裡是復古寫生的極好去處。
而且如果能登上這40多米高的水塔眺望,那麼南來的江水,將像天宮灑落人間的玉帶,蜿蜒而行,滾滾滔滔,穿城而過,整個江南市芙蓉老區美景也將盡收眼底。
而且當年從江南市的很多方向都能看到這座水塔的雄姿。
當顧晨、盧薇薇、王警官和袁莎莎來到水塔圓柱型地基面前時,突然感覺塔身龐大。
盧薇薇抬頭仰望,整個人瞬間就不好了:“我的天吶,這也太高了吧?這不是膽大的傢伙,誰敢就這麼爬上去?”
“所以說,趙波或許就在上面。”顧晨在觀察完水塔下方的結構時,也確定了普通人是可以從水塔底部,爬上基礎樓梯的可能。
王警官有些膽寒道:“這麼高,雖然上面的鋼結構樓梯看上去鏽跡斑斑,但很結實,可要這麼爬上去,感覺人都得嚇到腿軟吧?”
“不用往下看,就不會有恐高的危險。”顧晨也是解釋著說。
為什麼顧晨不怕?
因為顧晨在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敢從學校附近的消防大樓,也就是現在通常所說的消防隊訓練樓的四樓窗戶,直接在沒有任何防護工具的情況下,伸手扶住鋼管,一劃到底。
當年的消防隊,訓練場地設在居民區邊緣,主要服務員一家大型國有化工廠。
因此放學之後,這裡就成了顧晨和小夥伴的有了場所。
為此顧晨的童年,也經常會跟消防隊隊員一起訓練玩耍。
在當時的訓練大樓四樓,四面八方都是平板的窗戶,並且沒有安裝玻璃。
一年級的顧晨踩在窗戶踏板之上,看著四樓的高度,伸手還不能握住從天台直落地面的鋼管。
但就是這樣,顧晨利用雙手瞄準,身體前傾,再用雙手握住鋼管的辦法,能夠成功夾住鋼管,直接滑落到地面位置。
並不是顧晨厲害,而是環境釋然。
當年那些一年級的小朋友,幾乎50%都敢這麼做,而當年的消防員也非常奇葩,竟然沒有任何人勸阻,反而還會給大家表演攀爬,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和現在祖國的希望相比,那時候讓顧晨鍛鍊了足夠的膽量。
似乎在小學一年級時,不敢從消防隊訓練樓四樓的窗臺,扶住鋼管劃到一樓,那都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從那之後,顧晨便開啟了攀爬巔峰。
各種廠區的大樓,邊緣的各種鐵梯都成了顧晨童年的樂趣。
幾十米高的廠房樓頂,常常成為顧晨和小夥伴們遊戲的場地。
這也是為什麼顧晨的攀爬技術,在警隊通常都是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