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矽藻的特性,卻決定了它仍是溺死診斷的‘金標準’,透過對矽藻的分析,不僅可以對死亡原因有更直接的判斷,也可以指向可能的溺死地點。”
“對,顧晨說的很好。”已經完成下一步檢測的劉法醫,手中進行著著各種操作,背對著大家道:
“正是因為傳統方式的檢測……有很大弊端,所以攻堅克難改良技術才能凸顯成效。”
“這點來說,羊城的同行們做的確實不錯。”
“那麼,如何才能對現有的矽藻檢驗手段進行升級改造,使之具備實用價值呢?”
“羊城的同行們,他們組建了一個由刑科所裡的技術骨幹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團隊成員除了有學法醫的,還有學材料學的,有學化學的,有學生物的。”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支多骨幹人才的跨學科團隊,才能在消解組織,保留矽藻的外殼,把矽藻富集起來,以及過程防汙染上有所突破。”
回頭看了眼眾人,劉法醫深呼一口氣,淡笑著說道:“人家為了做實驗研究,常常跟我們一樣,將實驗安排在夜裡,安排在野外。”
“因為我們做溺死的研究,不能引起社會的過多關注,更不能影響大家的日常生活。”
“有時候他們會半夜到湖中做研究,最遠到了海邊,還呼叫環衛車,將湖水運回實驗室做研究。”
“也正是因為有這種攻堅克難的精神,人家才經過逐項技術探索,將傳統的強酸消解,到離心富集,到光鏡檢驗法,一直升級為微波消解,到濾膜富集,到掃描電鏡法。”
“如此一來,就能將處理矽藻的時間……縮短整整四分之三,而矽藻的陽性率,也從28%提升到97%,這可是一個質的飛躍。”
“沒錯。”顧晨微微一笑,繼續補充劉法醫的說辭:“其實使用微波消解的方法,代替傳統的強酸消解,縮短了處理時間,降低了對於環境的汙染,而且速度又快,消解效果又徹底。”
“而使用濾膜過濾,不僅代替了傳統的離心處理,極大地提高了矽藻提取回收率。”
“而且這個濾膜上的濾孔直徑,僅為0.45微米。”
看了眼眾人,顧晨刻意提醒道:“各位請注意,是僅為0.45微米,這可是足以攔得下自然界中的矽藻。”
“而且使用電子顯微鏡,代替傳統的光學顯微鏡。”
盧薇薇聞言默默點頭,問顧晨:“我知道電子顯微鏡的檢測效果要遠高於傳統光學顯微鏡。”
“但是顧師弟,你能不能給出一個具體的對比,讓我們有更直觀的理解。”
“咳咳。”面對盧薇薇的好奇,顧晨乾咳兩聲,也是調整語氣道:
“那我就這麼跟你說吧,傳統光鏡檢測,放大倍率僅為400倍左右,還需要人眼進行識別。”
“而電子顯微鏡則可以進行自動掃描,又快又準,容易實現自動化。”
“光就技術而已,兩者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原來是這樣,那豈不是更加簡單準確?”盧薇薇右手板著左手手指道:“自動掃描,又快又準,容易實現自動化,那隨便一個人也可以上手了。”
“對呀。”劉法醫對著盧薇薇笑孜孜道:“可好巧不巧,我們實驗室就有一臺,所以檢測起來並不複雜,關鍵是人家羊城的同行給我們鋪好了道路。”
“是呀。”顧晨走到一臺電子顯微鏡旁,也是不由分說道:
“我記得羊城的科研團隊,對科學儀器和科學方法的一系列研究成效顯著。”
“而且他們還在國際頂級法醫學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還連續多年被邀請參加國際法庭科學大會作學術報告。”
“此外,他們還收穫了4項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
“嘿嘿。”劉法醫聞言,也是羨慕不已道:“他們主要是有骨幹力量組成的誇學科專業團隊。”
“其實這個課題,我在多年前也立項研究的想法,可當時資歷不高,又不太會人情世故,要想找這一支骨幹跨學科團隊成員,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而且就算我有跨學科團隊成員,而且各個都是骨幹,但是科研資金不到位的話,這項課題也很難有所作為。”
似乎是抱著遺憾,劉法醫在聽完顧晨誇讚羊城的同行後,也是深呼一口氣,努力平復下心情。
大家似乎都感受到了劉法醫的無奈,只能相互看看彼此,並不敢做聲。
劉法醫瞥了眼身後的眾人,忽然噗嗤一笑自嘲著笑道:“其實要完成這種重大課題,不光是人才的投入,還需要資金的投入,軟硬體裝置的投入。”
“而且即便你組建了專業跨學科團隊,也需要花費數年時間做反覆論證研究,最終還不一定能取得成果。”
“所以,取得升級檢測方案,不光是需要看團隊的能力,有時候也得看上頭的決心,看他們是否願意高投入,將資源傾斜到科研專案上。”
“而科研專案,往往又是最費錢的,可比不上房地產倒買倒賣來錢快,也並不能很快出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