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劉志強若有所思的樣子,顧晨又道:“所以至於浴缸的水應該很乾淨,也不含氯,但可能含有一些肥皂或油脂,這些也是可以驗出來。”
“所以吸入的水中所含物質,往往可以用來協助判定溺水位置。”
“我明白了,難怪張老師讓我們提取泳池水樣,原來就是這個道理。”
“哈哈。”聽著顧晨給這兩人講解,坐在檢測平臺上的張輝不由笑笑,也是提醒著說道:
“你們可能差點把我給忘了,忘記我是做哪方面專長的。”
“哪能呢?”何文軍瞥瞥張輝,也是主動示好道:“您是矽藻檢測的專家啊,不請你配合哪行呢?”
檢測臺上的張輝笑笑,也是調侃著說道:“這你不靠我還真不行。”
“要說自德意志科學家Revenstorf於1904年用顯微鏡從肺溺液中檢出矽藻以來,國內外法醫工作者對矽藻檢驗方法就進行過深入研究。”
“但其實你們不知道,我國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開始進行矽藻檢驗研究了。”
“時間到上世紀60年代,我國中南部六省區,曾對如何提高矽藻的檢出率進行過聯合研究,我父親就是其中研究矽藻檢測團隊中的一員。”
“原來是這樣?”盧薇薇也是一臉驚喜,不由吐槽道:“原來張教官是法醫世家?都是吃這碗飯的。”
“哈哈,還好吧,主要是受父親影響。”張輝對此並不在意,就像在眾人面前賣弄一下學識。
可不說不要緊,顧晨有些忍不住了,直接接話道:“沒錯,我也看過相關檔案,只是沒想到這早年的矽藻檢測團隊中,竟然有張教官的父親。”
“那還是很遙遠的年代,現在不提也罷。”教官張輝在檢測完一份樣本後,隨後又將另一份樣本拿出。
顧晨則是淡淡說道:“我記得在1998年,加拿大法醫病理學家,米歇爾·柏蘭根在其所著的《法醫矽藻學與溺死》一書中,首次對矽藻檢驗的科學性和法醫學原理進行了全面論述。”
“那本書我幾個月前也看過,書中作者提出了法醫矽藻學的概念,其內容就包括矽藻檢驗診斷溺死的原理、有效性、實用性以及矽藻檢驗方法、程式等。”
“因為矽藻逐漸被認為是溺死診斷最可靠的標誌物,矽藻檢驗,也是被普遍認為是一種較為可靠的溺死診斷手段,尤其對於水中腐敗屍體的死因診斷,被視為最有效的方法,堪稱‘金標準’。”
“這與之前落後的檢測方法,粗糙的實驗相比,已經算是進步很大了。”
頓了頓,看著劉志強跟何文軍,顧晨又道:“而當人發生溺水時,溺液中的矽藻會突破肺泡,從而進入到人體的血液中進行迴圈,並隨著溺水死亡者的血流分佈到其大腦和各個內臟器官當中。”
“因而,現今的矽藻檢驗技術,主要是透過鑑定死者的體內是否存在矽藻。”
“如果死者屍體內臟器官中的矽藻檢驗技術的分析鑑定結果為陽性,且矽藻的種類和實地的水樣保持一致的話,則可確定為該死者為溺水死亡。”
“而現在王金山的身體就需要對此進行驗證。”
“可是矽藻種類繁多,且形態各異,每一處水源的矽藻組成都不盡相同。”教官張輝側頭瞥了眼顧晨,也是現場考驗。
顧晨卻是脫口而出,無縫對接道:“沒錯,矽藻的種類是多,但矽藻是一種廣泛分佈於水中的單細胞生物,細胞壁有大量二氧化矽的物質組成,異常穩定堅硬。”
“因此,只要透過檢測水中屍體各主要臟器內,矽藻的定性定量分析,不僅可以對死亡原因有更直接的判斷,也可以指向可能的溺死地點。”
“砰!”
顧晨話音剛落,教官張輝的胳膊就碰到了存放器具的托盤,一時間弄得砰砰作響。
“張教官,您沒事吧?”顧晨的目光被吸引過去。
張輝擺擺手:“沒事,只是發現了一些異常,所以不小心碰了一下托盤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