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文跟你們肯定是有差別的,他需要工作,即使當贅婿又如何?”
“朋友之間,這種階級差異是存在的……”
聽著顧晨的說辭,手拿啤酒的趙林默默點頭。
他承認顧晨說的很對,也承認羅德文跟自己不是一類人。
此時,他站起身,對著江面淡笑著說:“很多時候,友情和愛情一樣,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完美。”
“顧晨,你剛才說的很對,生活水平不同的朋友,相處起來也的確會有些尷尬。”
喝上一口啤酒,趙林又道:“還記得大學那會兒,宿舍隔三差五都要去大排檔吃宵夜,吃完指不定就在學校附近的網咖通宵。”
“那時候羅德文跟我住同一個寢室,我們常常去外頭吃飯,可羅德文就擺擺手,說他不餓,也不會喝酒,來個炒粉就行。”
“說是炒粉,就只吃炒粉,只有大家叫他多吃點別的時,他才會象徵性的動動筷子夾肉。”
“吃完之後,他便會一個人匆匆跑回宿舍,說他先回去了,讓你們慢慢吃,然後在群裡發一個15塊錢的紅包。”
顧晨淡笑著說:“情理之中,他沒那麼多錢跟你們一起去消費。”
“對呀,所以我們AA時,自然也會除掉羅德文的那份,不過說實話,並沒有人介意這樣的小事情,但久而久之,每次我們說到要吃宵夜時,也總是不知該不該叫上羅德文。”
“而每到這個時候,他也會有默契的在那個時間,段換上運動鞋,宣告自己要去操場跑步運動。”
頓了頓,趙林又道:“再後來連上課,他羅德文都會一個人自己先跑出門。”
“不過說實話,沒人有過要排擠羅德文的想法,甚至很多時候,知道他拮据,都願意請他吃飯。”
[咪咪閱讀](
“但事實就是,他和我們的關係越來越遠了,而越把這些小事看得重要,想要去填補。”
“而那點小小的差異,就被拉得越明顯,他也逃得越發的快。”
顧晨默默點頭:“嗯,這樣的事情,其實每天都在不停的地方上演。”
“有人為了答應和朋友一起去旅遊,在借唄一口氣借了三千。”
“也有人為了堅持吃自己喜歡的餐廳,每次都要掏腰包幫對方那份單給買了。”
“但無論是富有或是拮据,只要哪一方做出妥協,即便當時沒有說出口,心裡也一定會有個芥蒂。”
“而等這種芥蒂變得越來越多時,便得出一個不合適的結論,作為這段關係的收場。”
“哈哈,對嘛。”趙林也是非常認同,點頭笑道:“你說,這河裡的蝦和海里的蝦,能生活在一起嗎?”
顧晨還沒說話,趙林便自問自答道:“當然是不能啊,它們生活的環境完全不同,一個在海里,一個在河裡,怎麼可能在一起?”
顧晨知道趙林想表達什麼,故意調侃著說:“但海里的蝦和河裡的蝦能在一個鍋裡啊,可以在同一個鍋裡,享受著同一種烹飪料。”
“噗。”趙林被顧晨逗得哈哈大笑,也是捂著肚子不由分說道:“總之,生活條件不同的人,往往無法成為那種形影不離的朋友。”
“但讓我感到可惜的是,人們總是太矯枉過正了,抱著一顆高傲的自尊心,不願意受到任何屈辱,不願意承認在同一個環境成長的人。”
“可在同一個環境成長的人,總會有更多的共同話題和生活習慣,也更容易走到一起。”顧晨說。
畢竟這看起來,因為好像承認了,就是件特別丟人的事情。
潛臺詞彷彿是……因為我太窮了,才沒辦法和你們玩到一起。
於是硬撐,妥協,硬撐,妥協。
到最後,撐不住了,就掰了。
說到底,都是太敏感。
所以才那麼執著於做朋友,就必須要面面俱到。
其實,在顧晨的理解中,朋友這個詞,是由許多部分組成的。
有使用價值,有交流價值,也有情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