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四十六章:

言歸正傳……

顧恆放下報告,沉吟片刻,開口說道:“陳總,能冒昧問你一個問題嗎?”

“你和曉薇是朋友,叫陳總就太見外了,叫叔就行。”

陳繼明先是滿臉笑意的糾正了顧恆的稱呼,這才點頭:“有什麼問題?”

我和陳曉薇其實不太熟!

顧恆猶豫了下,沒有把這比較傷人的話說出口,說道:“我挺好奇,陳叔您還是兩年前就打算進軍中低端酒店市場了,怎麼現在才準備實施?”

陳繼明悠悠一嘆,說道:“中低端酒店市場要想形成影響力,必然要形成一定的數量和規模,這樣一來,前期的投資成本就會比較大,所以董事會一些人,出於謹慎,覺著還是先緩緩,就推遲了下來。”

說這話的時候,陳繼明有些不好意思,因為當時他可是明確提出了想要和美團達成一些合作意向的,結果卻拖到現在,有放鴿子的嫌疑。

顧恆倒是沒有在意這些,只是笑著搖了搖頭。

陳繼明說的是董事會原因才導致專案延遲到現在執行,顧恆看到的,卻是對方作為執行總裁,缺少應用的魄力。

也許,他也擔心,大筆的投資不一定能夠成功,不敢承擔可能失敗的後果,所以就隨大流,從了董事會的決定。如果他能夠據理力爭,甚至是下個軍令狀,保證專案一定能行,董事會不可能不給予透過。

畢竟,他能當上華田的執行總裁,不管是資歷,還是能力,都是得到過認可的。他打包票認可的專案,董事會怎麼也不可能全投反對票。

從這點看,相比前世新聞裡某位“六親不認”,因為不搞裙帶關係,堅決不讓自己哥哥進公司而導致親戚關係破裂的董小姐,陳繼明也許在學歷、資歷、以及眼光等很多方面都有所勝出,但在魄力上,卻明顯差了一個層次。

人家一個女人,而且是從銷售工作起步的,最終坐上總裁位置後,卻敢於大刀闊斧的對內部進行改革,對不作為的部門經理說開就開,市裡領導打電話來都不好使,這就是魄力。

反觀陳繼明,即便看到了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卻因為董事會的謹慎原則,因為不敢承擔某些後果,選擇了推遲,這就是差距。

他看不到國企出身的華田存在一些積弊嗎?

可能性很小,身處體系內部的他可能看的比很多人都清楚。更大的可能,是因為內部關係太過複雜,擔心大肆改革必定會得罪很多人,只能縫縫補補的過下去。

管中窺豹,從華田一家企業,顧恆已經大概能想明白,當年掌握著全國所有生產製造行業的國企,在改革後,大片大片死去和衰落的原因。

也大概看清楚了,那麼多改制後的國企,在洶湧的網際網路浪潮下,卻沒有抓住任何一個點進行佈局,最後讓BAT等巨頭成功崛起的原因。

不是因為實力不夠,也不是缺乏具有一定前瞻性與眼光的管理者,純粹是積弊已久。改制只改了表面,內地的很多東西已經腐朽,反而不如新興的私營企業更具活力和衝勁。

所以,在顧恆看來,陳繼明這樣的企業家,雖然取得了成功,他的光輝卻只適合銘刻在上一個世紀。

在新世紀的大舞臺與掀起的巨浪裡,他如果無法像那位董小姐那樣以大魄力對企業內部動刀,最終也只能守著如今創下的厚實家底過日子,無法繼續引領風浪。

腦海中思緒翻飛,顧恆心情也難免有些波瀾,既有扼腕嘆息,也有慶幸。

扼腕坐擁大好優勢的一些企業的不作為,導致很多優良資產最後被賤***如一些處於黃金地段的廠房和地皮,在資不抵債的情況下,紛紛賤賣出手。更可惜的是,這些資產可能還沒得到公正的處理,存在著不少侵吞國有資產的現象。

慶幸的,是重生在了這個時代裡,正是因為那些國有企業的不作為,才讓私營企業有了趁勢而起的機會,最終出現一個個屬於商人和企業家的傳奇故事。

言歸正傳……

雖然對於陳繼明有些失望,但在接下來的談話中,他倒也說了一些真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