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生經歷,就會有不同的人生領悟。
同是過來人,見識更多更廣的蘇雪華更趨於理性,這年頭,有本事的男人就像是稀缺資源,你覺著好,別人自然也覺著好,如果肖瀟選擇這樣的人,難免就會承擔些風險。現在肖瀟既然已經認定了顧恆,除非是狠下心來拆散他們,否則,如何對這種風險加以調控,才是保證兩人感情可以長久發展的基礎。
而將女兒當成了全世界的肖媽考慮問題則更為感性,她不求女兒榮華富貴,找一個多麼有錢的,只希望著她能和和美美的過一生。可偏偏,女兒卻選擇了這樣一個如此優秀的人,她擔心女兒駕馭不住這份感情,患得患失也屬正常。
“誒,或許你說得對,兒孫自有兒孫福,今後的路終歸是要她自己走的,她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我就算想再多也沒用。”
“這就對了,你自己女兒你還不清楚?她一聲不吭的就和顧恆走到了一起,顯然是早就認定了這個人,你這時候要是抱著一種抗拒或反對的態度,既讓人家小顧心裡不舒服,肖瀟夾在中間也難受。與其這樣,倒不如放寬心,多給他們一些信任和空間,這樣你這個未來丈母孃當得也舒心,肖瀟和顧恆相處起來也更放鬆,容易增進感情。”
聽到姐妹用“未來丈母孃”來打趣自己,肖媽笑道:“養這麼大的女兒,冷不丁的就到了談戀愛快要嫁人的年紀,還得替她操著心,我可是一點都不舒心。”
“這你就想錯了,有這麼一個女婿,他要是真在乎咱們肖瀟,會不想方設法的討好你這未來丈母孃,以後日子還不舒坦?”
………
另一邊,顧恆從飯店離開後,沒有去陳遠已經預定好的酒店,直奔商場而去。
然後,他開始求救!
這可是給未來丈母孃送禮,肯定得花點心思,而毫無經驗的他卻是兩眼一抹黑,生怕送的不合心意,讓肖媽有意見。
想了想,他給顧媽去了個電話。
半分鐘後,他後悔打了這個電話。
“啊,你去了杭市見肖瀟她媽?怎麼樣,她媽說了什麼沒?對你印象怎麼樣?……別鬧,我和你哥在說正事呢,欣丫頭,你再鬧騰信不信我抽你……,啊,沒事,丫頭在一邊鬧,要和你說話,甭搭理她,你的事要緊。你說你也是,這麼大的事怎麼事先不跟我說一下,這樣貿貿然的跑過去多不合適,兒子,媽跟你說……”
接通電話後,先是問了下顧媽他們最近玩的怎麼樣,當得知自己如今正在杭市,而且已經和肖媽見了面,準備明天登門拜訪時,顧媽的話匣子頓時就收不住了,簡直就是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關鍵是她這會兒好像還在外邊,人多嘴雜,她說話聲音比較大,還開啟了外音,結果沒說兩句,姑姑伯孃就全都圍了過來,這個插一句,那個說一句,丫頭也在旁邊鬧騰,顧恆頓時覺著頭都大了。
話題徹底被顧媽主導,顧恆只好有一句是一句的應付著,等過了十來分鐘,他才想起打這通電話的主題。
“不是,媽,你先歇會好嗎,我有事要問你,你看我這第一次登門拜訪,送點什麼好?”
“對對,你看我,怎麼把這事給忘了,第一次上門是該買點東西,看肖瀟媽媽有什麼喜好,挑些她喜歡的禮品。”
顧恆摸著自己額頭,有點汗顏,說道:“我的親媽誒,我要是知道,就不用打電話問你了。”
“哦,那你等等,我問問你伯孃他們的意見,這個送禮也有講究的,得好好琢磨琢磨。”
聽到電話那頭開始嘰裡呱啦的討論起來,有說買貴點的,有說買補品,有說買吃的,顧恆有些無奈,說道:“媽,還是算了吧,我自己看著買吧!”
“什麼叫看著買,這種事能隨便嗎?聽媽的,買點補品,再買點吃點,恩,再挑對玉鐲子,這樣應該差不多了,第一次登門,不一定要送的太貴重,但也不能太隨便,這是個面子問題,要是以後別人問起,肖瀟媽媽也好說不是。像你爸當年,就隨便提了點水果上門,你外婆都不好意思跟別人開口。”
“誒,這事怎麼又扯到我身上來了?還有,我當年可是還帶了兩根東北的老山參去的。”
顧恆聽到又把顧爸給帶進來了,實在沒法招教,說道:“好,我知道了,媽,那我先掛電話了啊,商場快要關門了。”
說完,不等顧媽再次發表長篇大論,顧恆果斷掛了電話,要讓顧媽繼續發揮下去,估計她能說到明天天亮。
………
顧恆這邊發愁著送禮,另一邊,回到家的江清泉同樣在發愁。
從一個打工的,到自己創業當老闆,他本就是一個比較有想法和野心的人。
如今,剛滿四十的他遠還沒到安心享受的年紀,野心再一次開始勃發。
在之前,廠裡的主營業務一直是代工,從最開始生產那些街邊叫賣的“五十元兩雙大甩賣”的廉價鞋,到慢慢和一些小有名氣的品牌合作,再到拉到知名品牌的代工單,他的事業總體是呈上升趨勢。
但他知道,給別人代工,始終是處於利益鏈的最下端,而他最大的夢想,是像蜘蛛王、貴人鳥。安踏、李寧那樣,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大品牌。
然而,想法很美好,真要實施起來卻很艱難,要從無到有的建立起一個品牌,並且推廣開來,難度實在太大太大。
一來,是資金問題,像那些大品牌,請明星代言,在電視上打廣告,各處投放廣告牌,每年的廣告費用都是幾千萬甚至上億,他這些年雖然也賺了不少錢,卻沒有如此雄厚的資本去和人家競爭,因為人家已經有了品牌,哪怕是廣告效果不好,也頂多是銷量差點,而他要是沒法一舉開啟局面,基本上就等於打了水漂。
二來,則是渠道,但凡大品牌,幾乎在各大城市都有自己的專賣店,有的是自己投資,進行連鎖經營,有的則是加盟代理,透過線上廣告的投放,與線下專賣店的結合,才奠定了那些大品牌牢不可破的地位。
這也是他所沒有的。
雖然他自問自己廠裡生產出來的鞋子,無論是外觀的設計,還是質量方面,都可以做到不比那些大品牌差,可既沒充足資金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推廣,也沒線下渠道跟進鋪貨,他自主創立品牌的夢想也一直停留在初步階段,自產自銷的,也都是那些街邊喇叭裡喊得“皮革廠倒閉了,大甩賣”的廉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