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很好,來,來,請將軍這就隨我去見我家主公。”
劉琮其實也是一直在等待諸葛亮的訊息,見到二人前來,劉琮便從座位上起身相迎。
劉琮仔細的觀察著于禁,年約四十來歲,雖然略帶憔悴,仍不失大將風範。心中暗想,這就是曹操曾經誇獎的人啊,當年張繡造反時討伐不守軍紀的青州兵,同時為迎擊敵軍而固守營壘,因此曹操稱讚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198年,破張繡於穰。擒呂布於下邳。199年,與史渙、曹仁、樂進攻破眭固於射犬。
可謂戰功累累,曹操啊,對不起了,我挖牆角了!
“主公,亮不辱使命,將於將軍帶來了。”
“于禁參見主公!”
“好,好,我得文則,又添一員虎將,匡復大計何愁不行?”隨後劉琮又和于禁一番閒談,便讓諸葛亮領著去安排住處。
與此同時,徐庶那邊,也順利說服了周倉、孫乾和簡雍等人,至此劉琮已經在這場曹操主動發起的戰爭中攫取了最大利益。
百姓方面,新野數萬人到襄陽逃難,從夏侯惇手裡救下的新野百姓也只有一少部分願意繼續回新野,大部分被劉琮安置在了南郡。
軍隊方面,除了三千多匹戰馬,還有將近兩萬的曹軍俘虜,這些人大部分是被傳染瘟疫跑不快,文聘等人將他們抓到樊城之後,樊城的醫官隨即開始忙碌,十之八九都健康的存活了下來被編入伍。除掉戰爭中的損失,襄陽附近的守軍從六萬變成了七萬五。
將領方面更是大豐收,徐庶、趙雲、于禁都是一流名將,和劉琮原先的那些重要將領並不相差多少,一些二流將領也極大的充實了荊州,畢竟要長期與曹操對抗,將士人數才是硬體,尤其是將領的眾寡和質量。
就在荊州上下為勝利歡呼之時,荊南四郡太守也不失時機的向劉琮發來賀喜之信,表明態度。
襄陽望族以馬良所在的馬氏為代表的也紛紛向劉琮表達了忠誠之意,捐錢捐糧幫助安置從新野過來的難民。就連在戰鬥中差點站錯隊伍的蔡瑁也相當釋然,唯獨一人日子最難過。
此人便是伊籍!
按說伊籍也算是荊州名士,而且頗有才幹,但關鍵時刻他投靠了劉備,如今劉備被滅,他也被擒。只是劉琮擒獲他之後什麼也沒說將伊籍放回了襄陽。
劉琮越是沒動作,伊籍越是難熬。
聽聞劉琮招降了于禁,伊籍便是硬著頭皮求見劉琮。
沒想到劉琮很是客氣的接見了伊籍。
“機伯先生,此前多虧了你啊,琮在此要向先生致歉,不該瞞著先生,利用先生向劉備等人通風報信之際設計將其擒獲!”
“這……”伊籍直冒冷汗,他心虛的就是這件事,他很早就依附同鄉劉表,卻又暗中聯絡劉備請其照顧,更是在劉琮和曹操大戰開始之前棄劉琮而投奔劉備,嚴格追究起來,也算是無情無義啊。
古人最講究這些,尤其是劉琮是少主,伊籍這種臨戰背叛更是可惡。
劉琮不說,伊籍也是自知罪孽深重,只不過他心存僥倖,為的就是想盡可能多的儲存家族,不至於像蒯越那樣被滅族。說是僥倖,伊籍其實也是忐忑不安的,先前劉琮的殺伐果斷他是親眼所見,從劉琮漸露頭角開始,吳巨、蒯越、劉備哪一個不比伊籍實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