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市,市中心的一處咖啡館。
蘇七月推門進來之後,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角落裡的紅衣服女人。
注意到她所在的位置,蘇七月的嘴角就是微微一揚。
根據心理學的分析,老是喜歡坐角落的人,大部分是受到了“邊界效應”的影響。
所謂“邊界效應”,表達了人的三個交往心理需求:
首先,人有交往的心理需求,而邊界是個很好的觀察點。
它可以給人提供全域性瀏覽,其次才是重點的個別觀察。
在和陌生人接觸之前,人會本能地透過觀察掌握環境資訊,作出合適的判斷和選擇——哪些人能成為交往、合作的物件。
其次,人在需要交流的同時,也需要個人空間領域。
相對於中間四周都是空間的環境,邊界是個半開放空間,人可以在其中進行觀察的同時隱藏自己——保留自己的空間領域,減少暴露。
最後,人在交流的時候,有與他人保持人際距離的需求。
而站在邊界,比站在中心要更容易離開區域。
同理,在交流中如果由於對方太過接近自己而產生不安,在邊界能夠方便人重新拉開與對方的距離。
聯想到這個女人“小紅帽”的網名,和之前聊天時表現出來的一些特質,蘇七月對她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判斷。
一個頗為自負,甚至可能有些自戀的女人。
當然,透過這一個細節,還有很多可能性,不能單單從一個行為看出這個人是怎麼樣。
這位選擇角落的位置,也可能是不自信,而導致的不敢與人親近。
或者是缺乏安全感,所以要尋找依靠。
腦中隨意暢想一番後,蘇七月很快走到紅衣女子的桌旁。
“你好!”
蘇七月沒有詢問對方是否是“小紅帽”,只是簡單地問了個好。
“啊,你來了,請坐!”
這位“小紅帽”顯然是在想著心事,看到蘇七月過來,連忙起身邀他坐了下來。
“蘇七月!”
“楊倩兒!”
二人同時開口,又同時向對方伸出了手。
看到彼此幾乎同步的動作,蘇七月就是一笑。
伸手和對方白嫩柔軟的柔荑握了握,蘇七月很快就放開了。
“你喝點什麼?”
楊倩兒仰著脖子問道。
“卡布奇諾,謝謝!”
蘇七月平靜地說道。
楊倩兒應了一聲,招手將服務員叫了過來。
幫蘇七月點完咖啡之後,楊倩兒這才將目光落在了蘇七月的臉頰上。
“你比影片裡要年輕一些。”
楊倩兒抿嘴一笑道,“要不是聽曼青妹妹講了你的事兒,真難想象你這個年齡,都要博士畢業了。”
“我當初二十六歲畢業的時候,已經是系裡最年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