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己的辦公室,蘇七月還在思索著剛剛周志陽說的話。
其實共事之前,他對這位周教導員能否和自己保持步調一致,並沒有多少信心。
畢竟二人無論是年齡、思維方式、從軍經歷,這些都不太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保持理念一致還真不容易。
但是剛剛的一席話,讓蘇七月徹底放下了擔心。
顯然,周教導員的大局觀,絕對是值得稱道。
他也很清楚合成營的建設,對整個T師甚至集團軍的戰略意義。
有他的全力支援,自己這邊就可以開足馬力,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了。
坐回到電腦面前,蘇七月開啟個文件看了一會兒,便開始繼續完善。
這個文件,就是他剛剛和周志陽說的,關於合成營指揮模擬訓練系統模型的一篇論文咯。
說起合成部隊,其實並不新鮮。
最早,是老美那邊開始搞起來的。
早在90年代中期,老美第四機械化步兵師試點就已經組建完成了一個數字化合成營。
千禧年的時候,老美又成功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合成師。
直到前兩年,老美的陸軍,又開始組建合成旅。
用他們的稱謂,叫做重型裝甲戰鬥旅。
國內戰術合成部隊,之前也一直有過嘗試。
但基本上都還停留在“重灌合成旅”的級別。
隨著近年來資訊化的快速發展,合成部隊戰術的獨立性、靈活性,在戰場上日益凸顯。
這樣鮮明變化,使得旅一級別的合成部隊,在小規模的戰鬥中,就顯得有些臃腫。
合成營也就應運而生。
當然了,最早組建合成營的,依舊還是老美。
其透過機械化、資訊化和數字化組成的部隊單元,合成營的戰鬥力,幾乎是同等傳統編制部隊的數倍以上。
正是對未來世界軍事動向有所瞭解,蘇七月這才在杜總長詢問的時候,直接丟擲了合成營的觀點。
但是相比合成旅,合成營的建設會面臨不少的問題。
戰鬥指揮更加複雜,作戰任務多樣化,作戰編組小型化、模組化,讓合成營的指揮難度,比一般營要高出許多。
甚至比常規部隊中的團一級編制,都要困難不少。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蘇七月這才想著搞一個類似模擬訓練系統的模型。
他希望能透過這個系統,儘快讓營裡幾位副營長、作戰參謀適應合成營的訓練、作戰方式,提升大家的指揮能力。
說起來,以蘇七月對各兵種的瞭解,設計這樣一套訓練系統並沒有太大的難度。
不過合成營的訓練內容,肯定是要與時俱進的。
蘇七月現在要做的,就是對系統框架原型進行持續維護和試驗研究的基礎上,不斷將它調整和完善。
與此同時,未來更多訓練模型和資料的擴充,也需要先在系統上進行驗證,然後再確認。
在電腦上忙活了一會兒之後,蘇七月桌子上電話就響了。
合成營的營部雖然有一部分物資還沒有到齊,但是電話肯定是有了。
接通電話後,裡面很快傳來了袁朗的笑聲。
“蘇營長,在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