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廂裡,蘇七月的一番話說完之後,高城就陷入了深思之中。
作為C集團軍中數得著的少壯派幹部,高城無論是作戰理論還是軍事指揮方面,都有著相當的水準。
這兩年,數字化合成營在他率領之下,也一直保持非常良好的發展勢頭。
但是隨著各集團軍、師旅都開始搞數字化合成部隊,高城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畢竟,作為集團軍乃至整個C軍區在數字化作戰方面的先行者,身後不知道有多少友軍虎視眈眈要追趕呢。
稍微有所懈怠,就有可能被別人給趕超。
尤其是明年軍改之後,據說軍區和集團軍又要上馬兩個新型的數字化合成部隊。
這新的合成部隊的武器裝備、作戰理念,據說比之前又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這樣的壓力下,高城當然不可能幹看著,肯定也要加倍努力才行。
今天難得有機會和蘇七月坐在一起,聽一聽這個老部下的金石良言,這對高城來說屬實難得。
和小七,他也沒什麼好隱瞞的,有什麼問題就直接問了出來。
現在蘇七月一番解釋之後,高城頓時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由陸海空三軍最精銳的隊員,組成快速反應部隊,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區域性戰爭……這個思路確實很好!”
蘇七月說完之後,高城就十分認同地點了點頭。
至於史今、成才、許三多等人,也是聽得津津有味。
眼看著都快跑題了,蘇七月就莞爾笑道:“連長,等有時間,我們再坐下來詳談。今天的話,就先不聊這些了。”
“對對對,今天是個好日子,不談工作!”
高城也跟著笑道。
確實,快速反應部隊的建設,這個話題就太大了。
蘇七月如今雖然已經是特種作戰基地的主任,但很多事情也不是他一個人能決定的。
比如這快速反應部隊建設,下一步該如何進行改進。
未來戰爭中,又有哪些東西,是需要在快速反應部隊的建設中,進一步加強的。
其實,對於快速反應部隊未來的趨勢,蘇七月心中是有一個大概構思的。
比如基本作戰單位,快速反應部隊有別於一般特戰部隊,肯定不能再實行五人一組的配置。
原因很簡單:快速反應部隊雖然有很重的特種作戰比例,但是它畢竟還是歸於常規作戰的範疇之中。
五人一組固然精煉,但是在戰鬥力和戰場寬度方面,肯定沒辦法達到基本要求。
在蘇七月的構想中,未來快速反應部隊的基本作戰單位,應該為10~12人左右。
不能再多,也不能再少。
人數太少,劣勢就會被無限放大。
而人數多了的話,又和“快速反應”這四個字背道而馳了。
除了基本作戰單位人數的調整之外,未來快速反應部隊的裝備提升上,蘇七月也一直在考量之中。
各種槍械、手榴彈、擲彈筒、火焰噴射器、防毒器具等基礎特戰裝備,這個肯定是必不可少咯。
除此之外,像特種車、突擊武器、自衛武器、攀登工具,軍用直升機、電子偵察車、目標測試器、小型艦艇這些新式裝備,也同樣需要配備。
當然了,這些構想,蘇七月暫時還在腦海之中,沒有形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