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反坦克武器由包裝發射筒、火箭彈和塑膠光學瞄準鏡組成。
它是一種附加裝備,不佔編制,戰時只要數量足夠,甚至能人手一具,形成高密度的反坦克火力。
當然了,PF9式0毫米單兵火箭筒也不是沒有缺點。
它在射程上,相比其他反坦克火箭筒有明顯的差距。
在模擬戰場上,這款反坦克武器通常與9式重型反坦克火箭筒一起,形成輕重結合、近遠結合的連續火力。
但是在眼前紅方的伏擊戰中,PF9式0毫米單兵火箭筒的射程絕對是夠用了。
從影片畫面中可以看到,紅方兩名特戰人員並沒有出現瞄準方面的失誤。
換句話說,反坦克火箭筒是可以準確命中目標的。
這種情況下,導演部判定其擊毀兩輛戰車是沒問題的。
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隘,陳皓若的嘴角就忍不住顫動了一下。
實時畫面中,伏擊戰還在繼續。
由於開戰之前,紅方有著精心的準備,在“伏擊戰”開始之後,她們很快成了主動的一方。
忌諱了藍方兩輛戰車之後,紅方其餘人員的火力也開始展開。
藍方猝不及防之下,又有幾輛折損。
最讓陳皓若心痛的是,藍方一名營級指揮官因為其駕駛的武裝吉普車衝得太靠前,被紅方狙擊手一槍斃命。
看到這一幕,不光是陳皓若,第二排的劉志飛、蔣浩彤也都是面面相覷。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被伏擊的是自家A師的機步營或者其他部隊,怕是也很難在這樣的攻擊下做得更好。
戰場上一陣混亂之後,藍方終於有人站了出來。
只見後方一輛主戰坦克突然在兩輛裝甲車掩護之下,從斜刺裡殺出來,直撲紅方的252半高地。
在快速機動的同時,主戰坦克的炮火也沒閒著,開始朝著紅方反坦克火箭筒攻擊的大概位置予以了還擊。
有了攻擊的具體目標之後,藍方其餘戰車、坦克也紛紛調整位置,朝著252半高地一通攻擊。
轟隆隆的轟鳴聲,不時從螢幕裡傳來。
炮火紛飛的場面,讓人熱血澎湃。
然而對於導演部的與會人員們而言,藍方這一輪反擊卻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原因很簡單,紅方的作戰人員在第一波攻擊結束之後,就已經換到了第二個伏擊點位置。
眼下藍方的反擊,根本就打在空氣之中。
前線觀察組可能也知道導演部大佬們正在關注這場區域性戰鬥,畫面給得十分清楚。
陳皓若甚至能看到紅方“火鳳凰突擊隊”隊員們,各自揹著武器快速轉移時候的每一個動作。
五分鐘時間,紅方作戰人員已經全員轉移到了既定位置。
第二個伏擊點,事實上和藍方先鋒部隊的距離並沒有拉開多少。
不過,其高度的變化,卻是很明顯的。
與之帶來的,自然是射擊角度上的不同。
正常來說,射擊角度對於交戰雙方是相互的。
從山坡向下攻擊,固然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