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特權和優待都流於表面,這下卻是實打實的得寵,就連前朝都聽說了鹹福宮的熙常在深得聖寵,淑妃娘娘也被壓了一頭。
前朝接觸不到後宮,雲家就首先成了熱灶。
雲父是從七品的國子監主簿,平常就在國子監幹些無關要緊的雜活,考核出納。因為他不善經營人脈,以往在國子監裡都算沒存在感的,如今因為女兒,卻在官場大大地出了一把風頭。
到底是後宮的事,臣子不好打聽得太明顯。
官宦女眷就沒有這等顧慮,各種以前根本不會邀請雲夫人的聚會都向雲府拋去橄欖枝,讓她講講熙常在,帶著請帖而來的管家使得雲府門庭若市,讓雲夫人傷盡腦筋,既替女兒高興,又替她擔憂:“皎皎單純,進宮後又深得聖寵,肯定成為眾矢之的,我以前竟沒教她後院內宅那點事……也是沒想到她能有此大造化。”
“你之前不教,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
“那是我不想教嗎?從七品官的嫡女能嫁多高的門庭,肯定也是去做正頭娘子的用不著鬥來鬥去,把持好家裡就是。你說我,你怎麼不教教你女兒如何面對旁人的算計?官場上的明爭暗鬥,你總該有兩分經驗。”
雲夫人一句話如雲父說沉默了。
半響,他悶聲說:“國子監的同僚都不會幹害人的事。”
“那是因為你官位低沒油水,不僅不會擋別人的路,別人還要客氣待你以示自己禮待下屬。現在皎皎出息了,擋的動輒都是三品大員嫡女的路,你想想。”
一家子託著腮,商議過後得出的結論是,不惦記著靠女兒飛黃騰達,只求別給皎皎惹事。
沒家世的姑娘在後宮孤身闖蕩,太不容易了。
兩人的顧慮不無道理,雲皎在後宮中裡得臉,一時之間想不到怎麼把她搞下去的妃嬪就有些想到了曲線救國,給她的孃家挖坑。
對後宮妃嬪而言,孃家強盛雖然會讓皇帝在相處時有所防備,但孃家出事,卻是真的會拖自己的後腿。
有些人下足勁想將雲皎搞成罪臣之女,發現居然有點難度。
因為雲父擔的本就是不重要的閒職。
所謂能力越小,責任越小,愣是沒能讓他闖下什麼大禍。
哪有什麼宮中歲月靜好,全是家人在負重前行,讓雲父本就不順的官場人生加添兩分風霜雨雪。后妃都怕在秋狩前鬧事惹了皇帝不喜會被除名,連延禧宮那邊也是按兵不動。
等到了秋狩隨行名單一出,六宮上下都鬆了口氣。
一直緊繃著的那根弦,終於可以放開了!
……
名單上,皇后和淑妃都去,靜妃留守宮中。
嬪位是最讓眾人吃驚的,居然只有麗嬪位列其中,馮嬪一直寵愛平平就不去說她了,魏嬪卻被“公主還小,不移舟車勞頓,親孃亦應在宮中陪伴”為由,同樣去不了。
而同樣隨行的紀貴人,則被視作淑妃的功勞。
在整個名單中,位分最低的熙常在,反而沒讓大夥意外——
皇帝都親自去鹹福宮哄她去了,還能有什麼好意外的?除非熙常在本人出意外!
這個念頭,盤踞在一小部份人的腦海裡。
出發秋狩前三天,紀貴人身邊的小太監趁四下無人,在雪芽回鹹福宮的路上攔住了她:
“雪芽姑娘,紀主子讓奴才來帶句話。”
“不要往人少的地方走,萬事小心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