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7 山中除錯

經過反覆思考,李山想出一個除錯鐳射器的辦法來。

他的思路是這樣的,那個鐳射發射器大體位置已由玻璃膠固定住了,現在只需要進行微調。他先在鐳射槍管,也就是那個鐳射發射器的前端和後端,各打了四個小孔,並裝上細紋螺釘,用來調整發射器的上下左右的位置。

接下來便是校準的問題了,也就是說要將校準器發出的光點與鐳射器發出的鐳射相重合。就是電影經常見到的那樣,紅色光點指到哪裡,鐳射槍射出的鐳射就應該打到哪裡。

李山準備了三塊透明玻璃板當作除錯的靶子,在50米的地方放置一塊,第二塊在100米遠的地方,第三塊放置200米處。

按照鐳射槍的效能,應該能夠同時穿透三塊玻璃板,如果三塊玻璃板上鐳射穿過的孔與紅色鐳射點都重合,那麼在一定的距離內,可以認為校準器發出的紅光與鐳射器發出的鐳射是一致的,即可以做到“指哪打哪”了。

他從包裡取出那支鐳射槍,仔細地打量著這支槍,對它的外形,雖然看上去體積大了些,但它有點電影裡用的那種科幻槍,李山對此十分滿意。

李山開啟了鐳射槍上校準器的開關,鐳射筆發出的光線是不可見的,只是在目標物上出現一個紅點。

儘管李山雙手握著槍,但紅點在標靶上晃動不停。這樣除錯肯定無法達到什麼好的效果。

他把鐳射槍用膠帶固定在一塊山石上,這時不用完全固定住,這樣一來,鐳射筆發出的紅點就可以穩定在標靶上,為除錯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透過不斷調整著槍的位置,使得校準器射出的紅點能夠同時落在三塊玻璃板上。這時他再用膠帶把鐳射槍牢牢地固定在山石上。

李山深吸一口氣,扣動了板機,隨著“啾”的一聲,鐳射便發射了出去。

李山急忙過去檢視那幾塊玻璃板,第一塊板穿孔的位置與紅點差了二、三厘米,而第二塊則差得更多,鐳射穿過的孔洞剛好射到了玻璃板的邊緣,第三塊則沒有孔洞,這是由於偏差太多而沒有上靶。

這些都在李山的意料之中,比自己想象的要好一些,原本他想著第二塊靶子都不會被打上的。

按照靶子上偏離的方向,他用螺絲刀調整鐳射槍上的螺絲,使得鐳射槍內的鐳射發射器位置做少許移動,然後擰緊螺絲。

緊接著,他又開了第二槍。

按照這樣的步驟,他打一槍,看看靶子,再修正一下槍身。

李山主要是調節鐳射筆的位置,具體調節主要是靠一個細牙螺釘,稍微多調節半圈,發出的鐳射就可能偏差較多,不是偏多了,就是偏少了,這就需要更加耐心細緻來完成剩下的內容。

如此反覆,當他打完第五槍後,就能夠保證射出的鐳射在第一個靶子上與校準器上的紅點相重合了,而第二塊靶子則有大約一二毫米的偏差,而第三板靶子則有五六毫米的偏差。

如果在繼續試下去的話,也許能夠進一步縮小偏差,但李山認為沒有大太必要,因為鐳射槍實際使用距離也就在100米左右,按照目前的精度應該足夠了,再遠了也沒什麼太大的實際意義。

李山又取出一管強力膠,灌入槍身的空隙處,並把槍身的那幾個調整螺釘給固定死,如此一來,這支鐳射槍算是基本上大功告成了。

來回打量著手中這支鐳射槍,鐳射槍隱隱閃著淡綠色的光芒,李山目光中充滿了火熱,心中更是豪情萬丈,大有揮斥方遒的氣勢。

此刻自己現在應該站在高高的山巔上指點江山,而不是站在這條不知名的小河溝裡,心中稍稍有些遺憾。況且手裡拿著的這支槍,從外形上看來就是一支綠色的玩具槍,似乎缺少點什麼,看起來不是那麼拉風,還是有點美中不足吧。

這些除錯看似簡單,但需要在幾個標靶之間來回穿梭,感覺還沒怎麼著呢,卻在不知不覺間,太陽都快要落山了,而山裡尤其是黑得更快,山中樹高林密,要是天完全黑下來,自己來時做的標記更是不太容易尋找,這樣會就很容易迷路的,而要走回到大路上,起碼還得要一個多小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