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加工物品嗎?
這倒是很方便,不管是鋼鐵還是別的什麼,如果想要做成什麼形狀,事先刻好一個模具,再把這個物品在真空中變軟,然後直接扣在模具裡面,這樣便能夠直接成型了,等在空氣環境下變硬,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物品了。
這樣以來任何複雜的零件,只要能夠把模具做的出來,那都不是什麼問題。
李山在廠裡工作了也有段時間了,對於航空發動機零件加工製造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這些零件的加工都要用到一些非常先進的加工裝置,這樣才能保證其加工質量,這也是航空製造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原因。
廠裡許多人都在外面開了工廠,儘管每人說起自己的廠子時,都是一幅搖頭嘆氣的表情,可依舊擋不住他們開著豪車,出入高階酒店,說明這裡面肯定有得賺!
自己為什麼不能也開一個這樣的工廠,利用這個方法加工那些複雜的航空零件?
一般這種用模具來成型的方法,大多適合於那些塑性變形的材料,比如塑膠等,對於金屬類材料,則屬於鑄造加工的範疇,要想直接鑄成理想的零件,需要將金屬熔化後澆入鑄型中以形成預定的物件。
鑄造是人類掌握比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華夏國約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間已進入青銅鑄件的全盛期,工藝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但金屬鑄造還要考慮到許多問題,散熱效能和熱變形問題,機械效能不如鍛件、工人勞動強度大、質量不穩定,影響因素複雜,易產生許多缺陷。
現在自己這種加工方法顯然不用考慮那麼多,只需事先做好模具,就可以用來加工任何產品了。相對於用昂貴的高精密加工裝置加工零件,其成本顯然要低得多,既能夠保證加工質量,而且成本又低得多,這樣的競爭力何愁找不到生意,那樣一來豈不是躺著都可以賺錢了?!
當然,這不僅可以加工一些金屬零件,玻璃、石材等其他任何物品都可以加工。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李山覺得這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賺錢門路。說不定用不了幾年自己就可以很容易賺到百萬、千萬,甚至上億也不是夢,他越想越是興奮。
就這樣輾轉反側多時竟有些失眠了,這種情形下,放在誰身上都不可平靜下來。
當頭腦中的興奮像潮水漸漸退卻之後,李山開始冷靜了下來。儘管他的歲數不大,可他的許多從各種逆境中走過來的經歷告訴自己: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得意忘形!
如果自己的工廠投入執行,那些被他搶了生意的競爭者,豈會善罷干休?那些人難道不會注意到自己嗎?
憑什麼他能夠加工出如此低成本的物品,這樣一會就會引起一些有心人的注意,那自己的秘密終將徹底暴露出來,這種在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加工手段,必將引起他人的眼紅,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的貪婪是沒有底線的。
到那時候,恐怕自己就是有錢掙,可能也沒命花了。
左右尋思了半天,覺得這確實可能會產生一種非常可怕的後果,而自己目前卻沒有什麼可以應對的措施。
看著能夠產生巨大收益卻無法付諸實施,讓李山不禁有些抓狂,相對於生命來說,在沒有想好穩妥的方法之前,暫時還是不能這麼做的。
第二天一起床,李山眼睛有些腫脹,顯然一晚上都沒有睡好,他把擱在外面沒有收拾的那些物品收拾了一下,就準備去上班。
當他拿起鐵棒跟石頭時,感覺有些不對,這兩樣東西明顯變得輕了許多,李山一時卻又無法確定。
當初,他把這些物品放入真空袋的時候,沒有注意到這一情況,現在感覺到有些輕,難道只是一種錯覺。
於是,李山決定再試一次,他把那些物品用家裡的電子秤稱了一下重量,記錄下來後,統統又裝入真空袋中,等過幾天再看一下效果。
這樣又過了幾天,李山便迫不及待地開啟那個真空袋,想看看這兩件物品的重量是否發生了變化。
拿到秤上一稱,正如李山所料,鐵棒跟那個石頭的重量都變輕了!
儘管重量變得不是特別明顯,但也足以證明了重量可以減輕的這一事實。
又過了幾個小時,這兩件物品開始變硬,李山再次測量了一下它們的重量,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儘管摸上去還有些彈性,還沒有變得跟原來一樣堅硬,但李山確信,這兩樣物品跟那個“煤塊”一樣,最終會變得無比堅硬,但其重量會保持在目前的這個狀態下。
另外,李山還發現這些物品明顯變小了許多,尤其是那個石頭,原來有雞蛋大小,而現在只有核桃大小了。
於是,李山就進行了一個大膽的推測,那個“煤塊”其實真的是煤,只不過由於某種偶然的因素,跟那個玉石一起封閉在了某個真空環境中,這個真空環境很有可能是在地下。
長期的真空環境使得煤塊變得這麼輕,卻又如此堅硬,如果假以時日,鐵棒跟那個石頭也會變得更加堅硬。只是不知道那個煤塊原來的體積有多大。
透過這一系列的試驗,李山大致得出了這幾個結論:
首先,真空環境下,任何物品在玉石的作用下都會變軟,當重新置於正常空氣環境下會變硬,儘管再進行進一步的驗證,但從煤塊的狀態來推斷,這個硬度和強度會比原來的更強。
其次,真空環境下,物品會逐漸變輕,其重量即使是在正常空氣環境下,也會保持著這種變輕的狀態。
第三,體積會縮小,至於縮小到什麼程度,這跟處在真空環境的時間長短有關,放在真空時間越長,體積縮小越明顯。
以上幾條是李山透過不斷試驗摸索、分析總結出來的,這些功能的存在顯然已經超出了李山所能理解的知識範圍了。
他不敢向誰去諮詢,,甚至也不能在一些網站上向網友提問,而只能自己透過網上查詢一些相關資訊,結果當然是一無所獲。
這些事物顯然都是一種非同小可的存在,怎樣才能發揮出它們最大的功能呢,李山想破了腦袋也沒有想出什麼有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