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六章 大崩潰(12)

洛克菲勒所謂的好日子當然是誇張了,不過這5年來蘇聯的日子蠻寬裕,聯合集團對蘇聯初級產品來者不拒,只要東西確實需要,不要有多少量全部照收而不會限制——這就特別討以產量定指標的計劃經濟者歡迎,什麼市場價格、銷路啊,都太麻煩了,我們只管生產,營銷這種資本主義的東西最好不要存在。

有錢以後,蘇聯的經濟和國防建設發生了不同於歷史的顯著變化,最直接的就是海軍領域,新式戰列艦建了一艘不夠,一直對大海軍念念不忘的斯大林同志在今年春天又批准建設蘇聯級卡拉喬洛級的蘇聯代號)第二艘同級艦蘇維埃烏克蘭號。

如果說第一艘蘇維埃號是全程義大利技術專家指導,重點部位包括炮管)義大利進口的話,那第2艘蘇維埃烏克蘭號的目的是努力提高國產化率,至少鍋爐、裝甲帶等準備全部國產化,而第3艘蘇維埃蘇維埃白俄羅斯號則準備全國產化,第4艘蘇維埃俄羅斯號則打算在吃透義大利圖紙的基礎上進行一定升級,比如把噸位提高到4萬噸,延長續航能力等——義大利可以容忍小短腿,偉大的蘇維埃橫跨半個地球,小短腿怎麼夠用?最起碼也要有1萬海里的續航里程。

根據建設要求,這4艘軍艦必須保證在十月革命20週年,也就是1937年之前完整服役——這是革命任務,完不成是要殺頭的,好在斯大林同志還算寬容,給了下面足足11年的時間。至於《華盛頓海軍條約》這種東西,蘇聯根本沒簽字,自然也不在乎。這4艘軍艦的成本連同技術轉讓和指導費預計要耗費1億記賬貨幣——有一半可以自產,所以只需要5000萬即可了。

除戰列艦,蘇聯對其他海軍領域也感興趣,比如特倫特級重巡洋艦,孔蒂尼改造的澡盆船、特種交通艇都由蘇聯海軍在考察,準備也要一起拿回去複製,特倫特級重巡洋艦的技術費用也談好了,連指導帶技術費用一共500萬記賬單位,準備明年就開工建設。

除海軍以外,蘇聯對其他軍工技術也非常感興趣,不但仿製了聯合摩托的挎鬥摩托車,還獲得了好幾款飛機或者發動機的專利,對1926型輕機槍和重機槍也表態認可——不過沒有最終實際引進,聯合集團對他們的參觀要求都儘可能予以了配合,但只有一個部門對蘇聯人是保密的,那就是坦克工廠。

聯合集團只讓蘇聯人參觀了菲亞特30001坦克,更談不上出口。由於克里斯蒂老早就被孔蒂尼挖到了義大利,所以蘇聯也談不上去美國挖角克里斯蒂懸掛的技術。

參觀菲亞特3000b後,蘇聯方面認為這種坦克『性』能不行,轉頭準備去看英國的維克斯坦克——據說英國國防部沒將這種坦克列入裝備,所以維克斯公司可能會同意出口,蘇聯對此很感興趣——歷史上這款車輛於1931年引進成功,後來變成了大名鼎鼎的t26。

孔蒂尼並不認為克里斯蒂懸掛是多麼高深莫測的東西,這東西他認為太不成熟了,不成熟的產品怎麼可以給斯大林同志過目呢?他準備給蘇聯同志看更好的玩意——配備扭杆懸掛和交錯重疊負重輪的1坦克,這麼複雜的名字聽起來像是德國人搞出來的,非要這麼說也沒錯,確切地說這是德意志籍工程師捷克、奧地利、德國、瑞士四國)加義大利工程師共同研究的,提供創意的是總裁本人,他甚至還興致勃勃地畫了一個草圖——爛的一塌糊塗!

這些工作是1928年孔蒂尼去遠東訪問前部署落實的,經過一年多不計成本地投入,到1929年8月份已造出了一輛樣車。

樣車暫時只有底盤,上面的炮塔和坦克炮還要等待進一步開發,在試驗時是透過模擬的鐵塊配重實現的。試驗後所有人都高喊了不得,新創造開創了坦克新境界:不但能支撐高達24噸的車體,且車子開起來又穩定又好,坐在裡面都不用戴鋼盔,對行進間『射』擊特別有利。

如果真按總裁說的配備德國蔡司光學瞄準鏡和安薩爾多新開發的75坦克炮,大家預計將會在500米內彈無虛發,故障雖然多了點,不過畢竟是新產品,完全可以理解,至於維修困難?那都不是事,培訓培訓就好了。現在大家在對樣車進行最後完善,準備等總裁回來後獻寶,有人做過實驗,別說24噸,只要發動機夠給力,上32噸都沒關係,這就大大留下了發展空間——噸位越大、裝甲越厚、炮管越粗、戰鬥力越強,這樣的好東西才配得上羅馬帝國復興的地位。

這批興致勃勃的工程師做夢也沒想到,總裁真正想下一階段開發的是2坦克,基於1的車體和底盤改良,擁有1618噸的車重,配備57坦克炮,這才是他準備在下一個五年投入量產的玩意,1樣車從研究到成熟至少還有10年的路要走,不過拿出來給蘇聯同志學習一下是可以的,好東西不能藏著掖著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除了軍工,蘇聯還引進了民用工業,包括菲亞特汽車廠和一系列義大利裝置在蘇聯生根落地,當然義大利的時尚品牌包括香水、皮包、大衣和女『性』內衣在蘇聯都有很好的市場,沒一定級別是搞不到手的,斯大林同志雖然接連不斷地清洗反黨集團,但對自己人挺大方,這些義大利產品流水一般地發下去賞賜下面——革命不就是為了過上好日子麼?

正如洛克菲勒所說,這個好日子遇到了麻煩,第一輪記賬貨幣到1929年12月31日就滿5年了,續簽合同還是5年,但聯合集團提出,由於國際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物品大量滯銷,義大利國內也遇到了危機,因此聯合集團只能進行調整,調整的要害有兩點:

第一,如果要繼續按照市場價收購併按95折提現的,那聯合集團會限制採購數量,而不是敞開收購——實際等於拒絕收購;

第二,如果要繼續按市場價敞開收購,那記賬貨幣就不能提現,一定要提現的話必須打8折。

歸根到底一句話,蘇聯要麼自己去找出口渠道,要麼就給聯合集團交20的渠道稅。

國際市場原料價格下跌的動向蘇聯方面也注意到了,一方面價格下跌,一方面再打8折,那接下去幾年的日子將非常難過,可不打8折的話,蘇聯又找不到可以大量接納蘇聯產品出口的國家。

德國倒是同意和蘇聯易貨貿易,但德國對蘇聯產品需求不大——也不是不大,而是德國的需求被聯合集團卡死了。聯合集團向德國訂了一批工業裝置,其中就規定部分不支付物資,用原油衝抵,所以巴庫原油無法賣給德國人,德國也不需要煤炭和鐵礦,糧食進口又遭到容克階層抗議,所以蘇德的經濟貿易受到很大制約。

華爾街也注意到了蘇聯的情況,可他們對蘇聯產品的需求更少,洛克菲勒最後提了一個意見:“告訴俄國人,如果他們同意用黃金支付,我們就把這批裝置按55折賣給他們!”

他算盤打得挺好,蘇聯這裡55折,孔蒂尼這裡收了10多的定金,加起來超過66,在現在這個行情下,這批財團不僅不會虧還能賺一點,甚至還能撈到黃金——他們普遍預計美元最終會貶值,這筆交易是大大划得來的。

可是他們卻沒有去想,如果蘇聯願意拿出這麼多黃金,為什麼不去和孔蒂尼搶舊裝置呢?

喜歡地中海霸主請大家收藏:()地中海霸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