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突圍而去讓褚燕有些擔憂,一旦漢軍援兵到來,他們就前功盡棄了。他於第二日下令黑山軍猛攻。
青崖寨主峰海拔並不高,但越向上山勢越陡峭,而且能上山的路徑不多,漢軍佔據上山要道,黑山軍兵力多得優勢無法發揮,雙方在一天之內交戰數次,均被漢軍打退。
雙方損傷比簡直驚人,漢軍第一天在僅僅折損不足百人的情況下,就在山道上留下了逾千具的黑山軍屍體。
不過漢軍箭矢消耗比較嚴重,他們居險以守最大的依仗,除了地形之外的就是箭矢,如果短兵相接,黑山軍洶湧而上,他們堅持不了太久。
好在,在這山崖之上可以隨時補給一些非常規武器,比如木樁以及滾石。
白天黑山軍攻堅不利,於是效仿漢軍於夜半時偷襲。
漢軍作戰的警惕性,遠非這些地方流民武裝能比。這些黑山軍剛登山不久就被漢軍的暗哨發現,及至他們接近漢軍的營寨,滾石木樁如雨般落下。
黑山軍一時間哀嚎連連,留下數百具血肉模糊的屍體後,倉惶下山。
褚燕見強攻根本不是居險以守的漢軍對手,索性圍而不攻,加緊召集人手儘快將糧草運走,以免漢軍援軍真的到來,他竹籃打水一場空。
盧植在半山腰居高遠眺,本想借黑山軍運糧的時機突襲,即便不能突圍,有效殺傷黑山軍也行。可一望之下發現,黑山軍在一夜之間又增加了不知道多少人,圍山的那部分黑山軍根本無需參與運糧。
“安定,這黑山軍如今的勢頭已經初具規模了,只怕以後會成為心腹之患啊!”盧植暗暗心驚。
趙普點頭道:“的確如此,好在這黑山軍不過只是在冀州邊境和幷州活動,無法像黃巾之亂席捲八州。”
其實,他不想盧植為黑山軍太過憂慮,並沒有將所知道的全部說出來。
再過幾個月,黑山軍就會和博陵一位叫做張牛角的黃巾舊部合流,黑山軍勢力由此不斷壯大,常山郡、趙郡、中山國、上黨郡和河內郡等地叛匪互相聯絡,共推張燕為主,那時號稱從者百萬。
只是這黑山軍部眾雖多,對漢王朝一直沒有形成太多的破壞性和威脅,後來張燕還主動派使者到京城,上書朝廷請求歸降,被漢靈帝封為平難中郎將。
趙普以為這些因百姓無法生存而聚集起來的地方叛軍,安撫起來並不算太難,只要朝廷能夠施行仁政,地方上多有盧植這樣清正的官員。
所以,他一直的努力方向都在西涼那邊,西涼地區民族矛盾以及當地豪強和洛中一帶士人之間的矛盾,是極難調和的。
最重要的西涼邊軍的破壞性太強,僅董卓以及其部眾在京師以及關中一帶長期混戰,所造成的破壞性,就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恢復。
而黑山軍的首領張燕在任平難中郎將期間,管理黃河以北山區的行政及治安事務,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薦孝廉,並派遣計吏到京師去彙報。和割據一方的諸侯並沒有太大區別。
盧植認同趙普的觀點,他認為黑山軍縱然為禍地方,但事情總有輕重緩急,涼州之亂才是朝廷當前最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黑山軍在圍山的第三天再次集中兵力進攻,而且這次不僅從上山的主路進攻,還派兩隊人馬從偏僻小道出發,意圖出其不意,奇襲漢軍。
可惜,盧植早在有可能上山的地方設定了哨兵,黑山軍趕到時被漢軍猛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