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鐵匠費了兩天的時間做好了尺寸相當的模子。然後又在趙普的指導下鍛造百鍊鋼。
百鍊鋼的工藝在這個時代極其複雜,幾乎整整三天,湯鐵匠加起來只睡了五個時辰不到,才終於煉製出了足夠打造一杆純鋼長槍的百鍊鋼。
最後的熔鍊加上鍛造槍尖,差不多又是兩天時間,直到第七天,終於完工。
趙普第一次設計的武器才算是大功告成。由於這槓槍是純鋼所造,槍槓只有少部分是中空,重量有二十多斤。
這在武器當中算是很重的了。
像演義中關二爺的青龍偃月刀有八十二斤重,這就太誇張了。騎馬揮動八十二斤的武器,即便關羽天生神力也很難持久。
趙普把這槓鋼槍送到趙雲手上,趙雲喜不自禁,在院中施展趙氏槍法,只覺得更加的勇猛無匹。
“阿叔,給它起個名字吧!”趙雲一邊把玩著,一邊對趙普說道。
關於名字,趙普自然是早就想過,“就叫白虹吧!取自於白虹貫日。”
“好,那就叫白虹。”趙雲很喜歡白虹貫日的寓意。
鍛造好趙雲的武器,趙普就決定要出發了。
臨行前,除了向崔超告別,並託付他代為關照趙信夫婦,趙普還去看望了湯鐵匠。
一為致謝,二來,這位技術精湛的鐵匠,對於將來推廣鋼化武器或許有很大的作用。
“湯兄,我這幾日想了很久。我覺得你的名字叫做湯武就挺好,字我也給你想好了,叫做元慶。”
湯鐵匠只是軍營的低階鐵匠,無人重視他。平時來往的都是軍營的大老粗,都是老湯老湯的叫。
這時突然有人給他起了名字,一時反應不過來,過了好一會,才湯武湯武這樣唸了兩遍。
“這名字忒好了,俺以後就叫湯武。”
告別了湯武,趙普、趙雲叔侄就牽馬由南門出城。
從元氏縣到豫州譙縣要跨越多郡,甚至還要穿越兗州,路途在古時算是很遙遠了。
趙普粗略估計,如果每日行六十里得需要半個月。
兩人此次出行可謂是輕裝簡行了。除了帶有一套換洗衣服,預防下雨的斗笠蓑衣,再沒其他了。
這麼做,一為減少馬匹的負重,更有利於趕路,二來也為了不引人注目。
帶得行禮物品越多,越容易被當做富家子弟,遇到劫匪的機率就越大。
還有一點,趙普不得不防著趙忠,在地方上有太多的官吏大戶人家想要結識十常侍這等權勢滔天的人物。
如果有人想殺掉他,趙普一點都不意外,如果沒有那才叫意外。
趙普規劃的路線是從元氏縣南下,途經魏郡鄴城然後轉兗州境內,過濟陰郡進入豫州。
整個冀州範圍內,他們叔侄是完全不用擔心的,境內最大的叛軍流民組織黑山軍,其大首領張燕以及頭目之一週倉都曾與他們有過交集,不會加害他們。
鄴城趙氏遭遇重創,家中男丁成年以上幾乎全被格殺,也不足為懼,何況他們簡裝出行,除非有人刻意跟蹤,不然也不會認出他們來。
叔侄二人費時近四天抵達魏郡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