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章 張燕來訪(2)

可張燕並不這麼覺得,因為之前趙普謀斷太準,所提的建議有直接切中利害。

“先生這話可就太自謙了,”張燕微一停頓,繼續道:“近日我聽聞京師之中的大人物,對於宦官一黨有要動手徵兆,先生如何看待?而我又該如何自處呢?”

他出身賊寇,自知是不為士人所容的。

可改變這種現狀不是沒有辦法,這事曹操就幹過,他直接將犯禁夜行的大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棒打致死,以示和宦官一黨劃清界限。

張燕是想要設法改變自身處境,他以為趁著此次士人門庭掀起的誅宦浪潮,投身其中,或許是個好機會也好不定。

這想法固然是極好的。

但是,趙普年前的書信中已經向盧植闡明利害,力勸盧植一定要壓住士人迫切誅宦,清平君側的行為。

這次看起來暗流湧動的誅宦舉動最終大機率是要無疾而終。

這事無關正義和邪惡。

權利鬥爭,有時候真的很難很難辨別善惡,後漢王朝有如今天下凋敝的局面,從王朝中期就開始的外戚專權宦官亂政自然難辭其咎。

但即便是沒有宦官一黨,大漢王朝就一定會繁榮昌盛嗎?

這也未必,兩漢時的主流思想導致士人門庭對匡扶社稷,治世興邦有著不懈追求。

他們對自身的道德約束也遠遠高於其他階層,尤其是後漢,在這個階段出現過諸多為大義凜然赴死的典型。

可以說在後漢魏晉時期,士人們對名節的看重是歷朝之最。

前面的竇武、陳藩,這個時代的司馬直、盧植,再向後的荀彧和諸葛亮,皆是典範中的典範。

可這其中就沒有類似張讓、趙忠等禍國殃民之流嗎?

自然也是有的,這次計程車人集團中,有為天下大義,朝政清平想要誅殺宦官閹黨的。

可渾水摸魚、圖謀私利的也不是沒有,甚至大有人在。

就拿此時的張燕來說,他想要參與誅宦,是發自清平君側的本心嗎?

或許有,但絕對不多,他更多的是從自身的處境出發,覺得他參與了此事,有很多機會可以融入士人,接納他不好,甚至是很差的賊寇出身的身份。

這樣他於仕途之中,才能夠走的更遠,再不濟也不會處處受人排擠。

“我覺得載福不如先穩坐釣魚臺,看清楚京中的形勢再做決定不遲。”趙普勸張燕按兵不動。

張燕詫異道:“先生此話怎講?”

趙普道:“這事,以你如今平難中郎將的身份,不太容易參與其中,這是其一。第二,這件事看起來有不少人推動,但今年必然行不通。”

張燕聞言沉吟許久,他這地方將官,又是朝廷被迫冊封的,這等事沒人引薦,自然不好參與的。這也是他來找趙普的原因之一,趙普是盧植舊部,兩人關係匪淺,可以代為引薦。

如果要誅宦盧植毫無疑問必然是發起人,眼下除了他沒有人能有這個威望。

可後面的行不通是何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