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3章 叫任叔叔

第223章.叫任叔叔

眼見兩人一副惺惺相惜的模樣,眾人無不一陣惡寒,心想一個榮易就夠難應付了,再加一個任平,以後這九大家是待不下去了。

蘇睿翻了翻白眼:“你倆這是要拜把子嗎?既然都是知音了,我看這題目也不必再考了。”

“那不行,一碼是一碼。”

榮易立即拒絕了這個建議,當下滿眼期待地看向任平。

任平笑了笑:“榮師兄在這件仿品上一共留了三個破綻,除了剛才說過的選材,還有兩個,一個是技法,一個是形制,”

“先說技法,眾所周知,朱銘大師出生於沿海地區,自幼學的雕刻流派偏向於福省一脈,業內叫‘福派雕法’,”

“典型特徵就是在製作粗胚時用刀更深,使之更有層次,看起來光影效果更突出,區別於其他流派,”

“而榮師兄做這件仿品時用的卻是‘寧州雕法’,側重於細節紋理,在層次和光影效果上卻略輸一籌,”

“不信,大家可以仔細看,同樣在陽光下,哪件關公像看起來更生動一些?”

話音未落,早有人將兩件關公像擺在車前蓋上,兩者平行,都是側面四十五度朝向太陽。

起初看不太出來,但只要稍稍移動角度,就可以辨出齊無類的那件真品光影層次更深,看上去確是更生動一些。

榮易那件仿品在光感上略差,但迎光面上的紋理卻更精緻入微,二者不能說誰高誰低,只是技法不同而已。

眾人看得暗暗咋舌,心想這種細微的技法差別,不是專業人還真難以分辨,也真難為這兩人,一個做得出,一個看得出。

“那形制上的差別呢?這兩個關公像的大小姿態看起來一模一樣啊?”

“你們再看看。”

眾人十幾雙眼睛又一起端詳了許久,有的甚至拿出精度尺橫豎量起尺寸來,仍是分毫不差,不由大惑不解。

此時的榮易已知道任平確是看出了他留的三個破綻,興奮之餘就想揭曉答案,但想了想,還是留給任平去說,也好叫眾人心服口服。

只聽任平笑笑:“尺寸是多少?”

“高28.5,長13.6,寬14.7。”一人想也不想就答道。

“問題就出在高度上,同樣是28.5,但高點卻不同。”

任平沒有過多解釋,而是分別拿起兩件關公像,用指尖在其最高點一指。

這樣一來,十分直觀,只見齊無類那件真品的最高點是在關公像背後的青龍偃月刀上,是刀尖那一點。

而榮易那件仿品卻是在關公本人的頭頂,準確來說是頭頂巾幘,也就是古代的帽子上。

這兩點一前一後,本來距離極近,而所高出的差距也只在毫釐之間,幾乎無法用肉眼分辨。

眾人一時都瞪大眼睛不敢相信,心想這也叫形制不同?哪怕是同一個大師做出來的,也會有這種細微差別吧?

任平早知道眾人會有這種想法,頓了頓,搖搖頭:

“你們以為這只是偶然差別,其實不是,最高點在青龍偃月刀刀尖和在關公頭頂巾幘上,象徵意義完全不同,屬於兩種形制,”

“這點在朱銘大師的作品上體現得尤其深刻,據說早年間,他曾在福省地區的道觀廟宇中當過學徒,因當地關公像製作時總是以刀尖為最高點,所以便也依照學了來,其實是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後來真正拜師學藝後才知道,關公一生以‘義’、‘武’二字聞名,以刀尖為高點是崇敬其武力,被視作武聖,以巾幘為高點,則是崇敬其大義,被視作義神,二者雖只在形制上有細微區別,卻絕不能混淆,”

“當然了,朱銘大師手下這兩種作品都有,只不過齊師兄在拍賣會上拍到的顯然是前者,而榮師兄為了考較齊師兄,所以特地做了後者模樣的仿品而已。”

一番話聽得眾人面面相覷,這下想不信都不行了。

榮易又哈哈大笑起來,顯然三個破綻一指出,任平這個生平僅遇的知己更是貨真價實,如假包換了。

正要開口宣佈的時候,突然,另一道笑聲從腦後傳來。

原來剛才眾人都在全神貫注地在盯著兩件關公像,沒留神到身後早已站了許多人,正饒有興致地看著他們。

“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