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以客欺主
哦的一聲,眾人一聽這話都恍悟過來。
順治通寶為小五帝錢之首,論理該放在題匾首字,可是對方卻用在了落款上,那自是看不上任平,自詡凌駕於主人之上的意思。
想到銅錢排布中還有這等隱含羞辱之意,眾人無不怒意豐盛。
崔思敏面露不愉,顯然是預設了,不過仍不認輸,忿忿道:
“你這只是猜測,論輸贏的話,光猜可不行,總得有個說法。”
“要說法,那還不簡單,我們就先從這些順治通寶說起,”
任平指了指匾額下方的五個落款小字:
“順治通寶是清入關後正式鑄行的第一種制錢,因為承接了明朝制錢工藝,其版式上有明顯的前代痕跡,直到後來才慢慢脫離出來,形成自己的風格,”
“所以,順治通寶在明清錢幣演化中扮演的是承前啟後的角色,前後共有五種版式,稱為‘順治五式’。”
“順治五式?怎麼講?”
“第一種叫仿古式,或者無紀局式,是指形制工藝仍極接近明朝體系,且錢背沒有紀局標識。”
所謂紀局標識,是指古代鑄造銅錢時為表明發行錢局,在錢背上刻印的特殊標記,通常為地域簡稱。
這種做法在清代尤為流行,如光緒銅元中有名的“寶廣”、“寶湖”、“寶川”等。
但任平此時所指的第一個落款小字“琴”字,其所用的銅錢錢背卻沒有鑄文,即便有,也是“一”、“二”等紀值文。
“這種無紀局式銅錢在清朝錢幣中獨一無二,只此一種,所以只憑這點,我也能斷定它們是順治通寶。”
眾人聽他說起什麼順治五式,極少聽聞,以為會是一套極其複雜的說辭,沒想到這麼快就下了判斷。
雖然直接凌厲,但到底少了點力道。
“那其他四式是什麼?”
有人忍不住問道。
崔思敏也立即反應過來:“不錯,其他四式呢?這五個小字裡也不都是沒有紀局標識的,單憑一兩個,怎麼就能論斷全都是順治通寶?”
“你自己出的題自己不知道?或者題目原來不是你出的?”
“哼,我當然不是這個意思,你只說就是。”
“哈哈,崔先生要抬槓也容易,我就給你說個明白,其他四式分別是‘單漢字紀局式’、‘一厘式’、‘滿文式’和‘滿漢雙文式’,”
“這其中除一厘式較特殊外,其他三種光是聽名字就知道什麼意思,五種順治通寶既然排成五個字,自然也是一一對應的,崔先生仔細看看就知道。”
話音一落,崔思敏默然不語。
榮千乘等人卻稍稍湊近了,在外圍細看,只見如任平所言,單漢字紀局式就是背文用一個漢字表明紀局,滿文式就是用滿文,滿漢雙文式則是滿文漢字齊用。
這三種版式都很容易分辨,分別對應第二、四、五個落款小字。
甚至那第三種一厘式,也只是在第二種的背文基礎上加了“一厘”兩個字,如戶一厘、工一厘、寧一厘等。
五個落款小字,分別對應順治五式的五種通寶,十分清晰。
讓人費解的是,對方既然用錢背朝上的方式來為難任平,用的銅錢卻都是透過背文可以識別的,這其中邏輯似乎有些不通。
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對方認定旁人不可能知道這冷僻的順治五式,自然也就辨別不出,這是打心眼裡瞧不起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