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峰迴路轉
當任平擺出這桌插山落雨宴的時候,蔣氏父子也大感驚豔,可是再如何,總不能長他人志氣。
一旁的童諫聞言大怒,只因他最喜這些奇巧之物,剛才見了這座插山木架,立馬就盤算著要從任平手上買來收藏,不論花多少錢都行。
蔣瑞這番話,豈不是連他也一起罵了?
不過沒等他開口,一旁的何溯源又接過話頭:
“梁老師這話錯了。”
“哦?何老師也有指教?”
只見何溯源緩緩搖頭:
“文化本就是多樣性的,我們探究歷史,更應強調包容和平等,文化沒有高低貴賤,又哪來什麼主流和非主流呢?”
“就如任先生這件插山木架,其奇巧之思、精絕之妙,在當時可謂罕見,落雨的擺盤技法,亦是宋人對日常生活極致追求的體現,又怎可說是無聊和垃圾?”
“梁老師剛才之言大謬,尤其不宜出自一名歷史學者之口。”
“說得好!這才是大家風範!”
“梁錚!枉你也在南大歷史學院呆了這麼久,竟說出文化主流不主流這等外行話,真是不知廉恥!”
沒等何溯源說完,眾學者便紛紛附和起來。
言下之意,對於他那套言論絕不贊成。
梁錚眉頭微皺,事實上,他不在乎得罪眾學者,即便是塗文孝,也不放在他眼裡,可是何溯源不同。
進士何家在南陵文化界的影響力他可是知道的,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和他起正面衝突。
“好,就算剛才梁某失言,這桌插山落雨宴卻也並不完美,其中大有問題。”
說完,向一旁的蔣氏父子使了個眼色,像是示意由他們來說。
眾學者只以為他強詞奪理,看蔣進文時,一臉茫然,顯然還沒領會對方的意圖。
還是蔣瑞反應快,想起梁錚之前的囑咐,立時指向那座插山木架:
“你的筷子和箸瓶呢?難不成讓客人拿手抓著吃?”
說著不由大為得意。
塗文孝眉頭微皺,心想這個問題倒是問到點上了,蔣氏父子擺的耆英會是分餐制,筷子分桌放置,所以不需要箸瓶。
任平這邊卻不同,插山落雨宴再驚豔眾人,終究仍是聚餐制,按兩宋慣例,非得有箸瓶不可,而他唯一的箸瓶又被暗中佈局的蔣氏父子事先拿走了。
這樣一來,豈非無解?
眾人目光一齊匯聚至任平處,只見他微微一笑,似乎早料到對方會如此刁難。
當下也不言語,右手在插山木架那根圓木軸上輕輕一旋,然後伸至頂上一撬。
立時,一個巴掌大小的木蓋被撬起,裡面數十根烏木筷被先後取出。
眾學者見狀大喜,原來這根圓木軸居然是中空的,上面再加個蓋子,剛好就是件箸瓶。
這座插山木架的構造奇巧至此!
蔣瑞也是大吃一驚,但仍不服輸:
“還有渣鬥呢?兩宋文人最講禮節,總不能讓他們將吃剩的肉骨魚刺都吐到桌上吧?”
眾人又是看向任平,有的便想那根中空的圓木軸之中還有空間,會不會也可以當渣鬥用?
但隨即自我否定,餐桌之上器物分明,箸瓶乃是淨物,渣鬥卻是髒物,二者絕不可混雜共用。
可除此之外,哪裡還有地方?總不能放在那五十多個碗碟上吧?
塗文孝和何溯源反應最快,稍作遲疑,一眼便望向木架的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