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裡,緒兆的親信無數,看到洛陽公主如此醜態,有暗衛將洛陽公主打暈,吩咐宮女將洛陽公主抱回洛陽宮。
緒之元跟洛陽公主的好事,皇宮中盡人皆知,雖然洛陽公主口口聲聲說緒之元侮辱了她,誰知道是不是小倆口鬧了點小矛盾?此刻若有人為了討好討好洛陽公主,把緒之元當罪人抓起來,萬一人家小倆口明天和好了呢?再說,秦王明顯以後就是駙馬,抓了又能怎麼樣?殺了秦王,洛陽公主就變寡婦了!皇上也不會殺秦王,讓女兒一輩子守寡,這是人之常情。
跑出皇宮之後,緒之元知道不能再呆在金陵了,通知蘇睿馬上逃跑。
帶著蕭氏門下的侍衛,緒之元首先想到的就是逃去凌雲關,突然記起孫將軍已經被調走了,他只好喬裝改扮,準備去河西區,打算再次找孫將軍庇護。就是不知道孫將軍還願不願意庇護緒之元這個坑貨?
洛陽公主半夜醒來,覺得無顏見人,越想越害怕,提筆想將緒之瀾的陰毒和緒之元的黑心寫下來,這時她發現,寫什麼都不對!公佈緒之瀾不是真太子,那緒之瀾憑什麼得到儲君之位?要解釋這一點,就得將自己已經許配給緒之瀾之事說出來,既然自己已經許配給了緒之瀾,自己現在跟緒之元歡好的事情弄得滿城風雨,大家首先矛頭就會指向他,因為是她不守婦道在先,緒之瀾報復在後;寫不了緒之瀾壞話,寫緒之元也不行!若將緒書房之事寫成中迷香之毒,在迷失的情況下跟緒之元成了好事,假如她洛陽公主是貞烈之人,早就應該跟緒之元拼命,而不是半公開跟緒之元同住了幾日之後,這才想到無媒苟合,有點難以見人而自殺!左思右想,唯有什麼都不寫,才能害死緒之元,因為白天時,洛陽宮的太監宮女都看到了她在追殺緒之元,不管倆人曾發生過了什麼矛盾,總之,洛陽公主是在跟緒之元發生矛盾後,半夜裡取劍自刎的。
皇上不在金陵,太子爺也不在金陵,官級最大的簡丞相大半夜的被找過來處理善後事宜。
出了人命案子,首先要做的當然是調查洛陽公主自殺的緣由,宮女在洛陽公主的房間裡搜出耶律九寫的那封信。
簡丞相接過來看過之後,他先入為主的認為這是緒之元和洛陽公主聯合對付緒之瀾,緒之瀾被逼無奈,只好出次下策,先冒充太子,然後再以次逼死緒之元和洛陽公主。
問題是想通了,可接下來怎麼辦?簡丞相覺得趙尚書出這一招的時候,有自私的成份在裡面,但也不能說全是為私,因為當時在場的三人都覺得皇上無限寵愛緒之瀾,就是把緒之瀾當未來駙馬和接班人來培養的。無論大家當初揣摸聖意得有多準確無誤,但此刻,出差錯了,這個差錯就得由點破皇上心思的人來背。
簡丞相吩咐秘不發喪,匆匆忙忙離開皇宮,吩咐太監在落馬橋邊攔人,告訴前來上朝的大臣們,就說洛陽公主今日身體不適,臨時通知不用上朝。
趙尚書和陳尚書還沒起床,聽到下人傳報簡丞相有十萬火急的事情商量,請他們去丞相府,他們不敢怠慢。
這些頂級大臣住得都比較近,距離相差不大,趙、陳兩位大人同時到達丞相府。
趙尚書和陳尚書看到對方也來了,同時問出一句:“趙(陳)兄,可知簡老相邀,所為何事?”
一聽對方都不知道,兩位大人的心更慌了,在丞相府下人的引領下,快步來到簡丞相的書房。
簡丞相看到兩位大人到來,不待對方開口,焦急的說:“兩位大人,出大事了,洛陽公主自刎了。”
兩位大人聽到洛陽公主自刎,驚訝過後,來不及多想,簡丞相就繼續說:“太子將洛陽公主許配給了涇陽國耶律族的耶律子薦,洛陽公主……因而自絕。”
趙尚書一聽洛陽公主自絕是因為這一條,他雙眼一黑,差點就要一頭栽在地上,這餿主意可是他最先提出來的呀!
如果沒出這餿主意,三位大人雖然也有危險,但危險沒這麼大,頂多也就是秦王得勢,三家人老老少少集體辭官不做,秦王也不可能全部殺掉三家人。而且,秦王也不一定得勢。可如今呢,害死洛陽公主,又逼得緒之瀾自承是太子……皇上的心中對三位大人有多恨,就可想而知了!
基調已經定好了支援了緒之瀾,現在是考慮如何將此事變得對緒之瀾更有利?
心一黑,簡丞相在天亮之後,將眾大臣招到丞相府,對大家說:“各位同僚,近日,洛陽公主與秦王之事,相必大家有所耳聞吧?”
戶部和禮部兩位尚書,不說巴結與太子爺走得極近的簡丞相,至少想與簡丞相交好之心,那是非常急迫的。
戶部的毛尚書笑著說:“簡大人,此事不要說在座的諸位知曉,恐怕就是金陵的婦孺都聽說了吧?不知簡大人今日招集大家前來,突然提及此事,所為何事?”
禮部葉尚書搞禮儀的,說道:“秦王也真是的,此等事情,做得有點……簡大人招集大家前來,所慮者,恐怕是想請秦王和洛陽公主宣佈一下喜訊,免得民間百姓胡言亂語,傷及皇家顏面吧?只是皇上和太子都未歸來,洛陽公主和秦王自己公佈婚事,似乎也不太符合禮法。”
眾大臣點頭符合之際,簡丞相咳嗽一聲,說道:“太子爺娶了涇陽國託婭郡主,此事,我大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前些日子,太子爺設計扶持媚王妃的親兄長做可汗,無奈郭公公間接連媚王妃的親兄長也害死了!”
八王子死了之事,緒之瀾去凌雲關之前,為了欺騙緒之元,知道的人沒幾個,此時突然聽到這個訊息,眾大臣議論紛紛。
簡丞相壓了壓手,說道:“媚王妃也知道太子的本意沒想殺人,可事情已經發生了,為之奈何?為避免戰爭,太子準備儘量放寬凌雲關交易限制之事,大家也清楚。但太子一下殺掉四位涇陽國王子,鐵騎可汗再不想打仗,為了面子,也得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