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玉華嫁給楊弘厚算是二婚。
她的第一任丈夫姓程,跟楊弘厚一樣沒讀過幾年書。
陸玉華本身家世就不好,從小在孤兒院長大,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更不知道自己的真實姓名,陸玉華這個名字,還是院長取的。
當時那個年代,農村上學都是一個大問題,更何況孤兒院的孩子。
但當時的院長非常看重孩子們的教育問題,不僅四處奔走找有能力的富商為孤兒院捐款,還去市面上淘了許多舊書回來在孤兒院裡開闢了一個小小的圖書室。
陸玉華的童年就是在圖書室度過的。
院長見她喜歡讀書,年齡到了便送她去學校上學,一直咬牙把她資助到了高中畢業。
這在當時來說,是極其不可思議的。
畢竟那個年代,農村的孩子只讀完小學是普遍現象,能把初中讀完,那在村裡都是文化分子。
讀完高中又考上大學,那更是祖墳冒了青煙,整個村的人都跟著沾光。
畢竟農村的教學水平有限,很多時候根本不能和城裡的學校相比。雖然令人心酸,但這就是不可磨滅的事實。
陸玉華讀完高中,高考的時候卻因為極度偏科落榜了。
但她和院長都沒什麼好遺憾的。
按照院長的說法,她有了高中文憑,以後找工作也容易些,至少不用去地裡刨食。
院長對她的期望很高,由衷地想她找個好工作,將來再嫁一個好人家。
但沒想到陸玉華最終嫁了一個同樣是農村出來的、遊手好閒的男人。
院長當時極力反對這門婚事,不是看不上男方的出身,而是看不上他遊手好閒的性格。
但陸玉華當時也不知道是被什麼迷了眼,打定主意要嫁給他,並且在第二年生下了一個女兒。
這個女兒,便是現在跟著楊弘厚姓的大女兒楊盈盈。
有了女兒,陸玉華的前夫終於有了點責任感,不再遊手好閒,在盈盈三歲的時候便跟著同村人去沿海那邊打工。
沒想到一年之後回來,等來的不是一家人的團聚,而是一紙離婚協議書。
“他說他在外面有了別人,讓我把離婚協議書籤了,女兒他也不要,說那個女人不喜歡。”陸玉華苦笑道。
陸玉華雖然看似柔弱,但骨子裡極為堅韌,同時也對丈夫徹底死心。
她一言不發地簽了離婚協議書,便毫無留戀地收拾東西帶著自己的女兒回到孤兒院。
她本以為會得到院長的訓斥,沒想到對方只是嘆了一聲,便讓她們母女倆先住在她原來住的房間裡。
陸玉華那會兒一時之間找不到工作,便聽從院長的建議在孤兒院裡幫忙,雖然每個月的工資極低,但包吃包住,她還是幹得非常起勁。
而女兒盈盈,也跟著孤兒院裡的小朋友一起上學讀書。
陸玉華說著說著臉上便露出一絲微笑:“我第一次見到老楊的時候,是在孤兒院舉辦的一次跨年晚會上,當時院長請了這些年來一直資助我們孤兒院的大老闆和其他社會人士來看孩子們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