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和這府邸實在是不大,剛走兩步,便到了正堂,
而當他來到堂前,抬頭望去,只見在正堂的客位上正跪坐一人,
此人年紀未到三十,面龐剛毅,若他所料不錯,這人便是潘濬,
只不過此時的潘濬正與一人交談時,交談的過程中剛毅的臉上有些柔和,
“嗯!是董允。”
這時的董和才注意到,與潘濬交談之人竟然是自剛到十三歲的長子。
就在這時,潘濬發現董和到了,急忙站起身恭敬一禮,而後問道:
“可是董太守?”
董和見潘濬對自己如此恭敬,心中不免有些驚訝,他本就是淡然之人,先前那些不滿也消散了許多,於是回禮道:
“潘太守說笑了!”
卻見潘濬搖了搖頭道:
“比之董太守潘濬不及也,若董太守願意出任建寧太守一職,潘濬拱手相讓。”
董和聽到此話,神色微微一變,但看到潘濬真誠的神色,便知道他不是在說笑,於是便將心中奇怪的念頭壓了下去。
潘濬確實不是在說笑,也不是在恭維董和,
他昨日剛到建寧,對於治理建寧一時間還沒有什麼頭緒,
於是便打問起上任太守治理建寧的方法,
這一打問之下,潘濬驚訝的發現,這建寧竟然藏著這樣一位大才。
當初天下大亂,董和帶領族人遷至益州,
後被人推薦從江原長做到了成都令,當時蜀都風氣盛行奢侈,豪強盛行,董和治理風氣,打壓豪強,使得蜀郡一時清明。
到最後豪強大族懼怕不已,於是鼓動董和出任巴東屬國都尉,
可令人驚奇的一幕出現了,聽說董和要離去,竟然有數萬百姓不捨而出城挽留,
此事到最後傳到了劉璋的耳中,因而又讓董和在蜀郡多待了兩年,
做官能做到如此得民心,潘濬自認為自己是比不上的,
而除了此事外,還有一件事令他佩服,
那便是董和的清貧儉約,尤其是來到董和府上,這樣的感受更是明顯,
董和的府上看不到一絲奢華之氣,很多都是用舊了的傢俱,
要知道董和來建寧還沒有多久,竟然購不買新傢俱,只是用一些別人淘換下來的舊傢俱,令他十分驚奇。
在潘濬想著董和過往的同時,董和也在打量著潘濬。
雖然他聽過潘濬的名字,但對潘濬的瞭解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