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天外的八景宮中,老子靜靜都看著空中的影像,那影像就如同被剪輯過的電影一般,播放著幾個重要的片段。在他的身旁,是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的表情漠然,眼神透出異色,顯然對影像中那個手持巨劍、所當披靡的天子感到吃驚,而到後來那澠池姬的一幕時,卻是平靜了下來。
若是在往日,目睹著人界的盟友西周離奇慘敗,甚至連那姬都被逼上絕路,元始天尊只怕是難以安坐,甚至有可能不顧那“人界之戰,但由人為”的約定,暗中下手。
然而,此時的元始天尊卻顯得淡然而鎮定,不僅是因為有大師兄老子在一旁,最重要的是,那誅仙陣敗北倒還罷了,而崑崙山被毀,則使闡教氣運在千萬年內都無法復興,故而人界之戰的結果,已是意義不大了。
“他當真未用那等奇物……”老子低低自語了一句,元始天尊眉頭一皺,也不知是否明白了什麼。
另一邊,準提道人與接引道人也在某處關注著這一戰的歷程,在看到姬而亡後,兩人對視一眼,微笑著點了點頭。
而在媧皇宮,女媧娘娘注視著化影晶鏡中的影像,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目光中帶著少有的森寒。
對於張紫星來說,這一刻自是放下了心中的一個大包袱。
“周武王”戰敗,走投無路,如原著中的紂王那樣而亡。
這個結局張紫星已經等了很久,終於還是等到了這一天,這也標誌著殺劫之中,原本國破家亡的宿命被徹底扭轉。
多年的苦心策劃,精心謀算,甚至不惜示敵以弱……這一切。都是為了最終逆天改命的這一刻,如今終是獲得了成功。雖然過程中也曾出現過不少變數。但基本還算是在掌控之中。
接下來,並不能鬆懈,要抓緊時機做好下一步平定人界的工作。西、南、北三地當徹底平定。還有東伯侯姜桓楚與東齊的戰爭也該叫停了。雖然姜桓楚沒有直接參與到這場叛亂中來,卻是在關鍵的時刻動了對東齊地戰爭。如果姬滅商成功。那麼東魯算是牽制東齊的功臣;就算萬一姬兵敗,東魯與東齊之戰,也不過是諸侯之間地衝突,月姬雖有貴妃之名,但姜桓楚也是國丈之身,縱使有所罪罰。也不會過重。
姜桓楚打的倒是左右逢源的好主意。端地老奸巨猾,不過。如今大商一戰奏功,一舉扭轉頹勢。深知張紫星厲害的姜桓楚只怕也要好好思量該如何安置好後路了。
姬既亡,張紫星率軍一路回到朝歌。此時朝歌到處俱是狂歡景象。原本絕大部分軍民們都做好了與天子之都共存亡地決定。如今聽聞天子大神威,奇蹟般地扭轉戰局,一舉擊潰叛軍,甚至連叛賊姬也被迫而亡,自是狂喜不已。家家戶戶張燈結綵,上下一片歡騰之象。
在見到張紫星率軍回城時,百姓們紛紛自趕來,虔誠地跪倒在兩旁迎接,口稱萬歲萬萬歲。
張紫星看著四周喜氣洋洋的歡慶景象,心中也頗受感染。戰爭,是人類痛苦的主要根源之一。在戰爭中,公理、人道都遭到無視與踐踏,所橫行的是成王敗寇的強權模式。
歷史上,紂王固然有缺點,卻非後世所渲染的那種暴君,而是有著相當地才能與威望,至於酒池肉林、炮烙蠆盆甚至是剖孕驗胎等事蹟都是後世為了政治需要強加上去地,許多都是莫須有的。
這個,已遠遠脫離了昔日姬徵紂時《牧誓》中刻意渲染地最重的三“大”罪狀(聽信婦言、不留心祭祀、任用有才能地奴隸而不用同宗兄弟),完完全全、徹徹底底都將紂王妖魔化了。而後世的《列女傳》甚至還將劣跡引於妲己一人身上,謂之“女禍亡國論”。
紂王與妲己就這樣成了千古罪人,受萬世唾棄。
孔子地學生子貢就有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盡歸焉”的言論,指出那些惡名都是後人所強加於紂王的。
但不管怎麼樣,這正應了那句話:勝利就是最終的正義
所幸,這場戰鬥,他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不僅扭轉了自身的命運,也在這個世界中為“紂王”成功都正了名。至於姬的種種劣跡會被後代史官渲染成什麼樣子,就不得而知了。可以肯定的是,那句“助紂為虐”的成語已經不復存在了,或稱為“助周為虐”才更合適。
待一切平定之後,人界的殺劫也該結束了。雖然時間註定一個王朝不可能永恆,必會從鼎盛走向衰敗,但此次大劫之後,所創立的太平盛世,應該能讓天下百姓遠離戰亂,好生安居樂業幾百年。
回到宮中,張紫星立刻下旨昭告天下,公佈叛臣姬而亡,南、北二軍降伏之事,同時重整南北二軍,調遣兵馬,分別前往西、南、北三地,全面接收與控制三地的所有地盤,並肅清叛逆殘餘勢力。張紫星已決心藉此機會在整個天下廢除分封制與奴隸制,這種“肅清”自是有著特別的含義。
“臥底”黃飛虎重新被封為鎮國武成王,由天子親自賜婚,許以王叔比干之女。楊任官復原職,賜予天子親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丹一卷,可同免死金牌之功用,另賜下仙人所贈仙丹一顆,使那被砍下多年的手臂奇蹟般地恢復了原狀,其餘有功的文武大臣各有封賞。同時,在安葬陣亡將士的英烈冢中設一安魂臺,並親往祭之,以度在戰鬥中死去的無數亡魂。
張紫星任命聞仲為平東元帥,前往東地收編這次參與叛亂的諸侯勢力,其主要目標自然是東魯姜桓楚。姜文煥聞訊,強烈要求作為先鋒前往。張紫星知道姜文煥心中對於東魯之事壓抑已久,一直揹負著姜家不忠的包袱。沉吟片刻,終於應允,封其為副帥。一齊出徵。
由於牧野一戰之威,叛軍潰敗。所以收復失地與收編各地的過程相當順利,遇到的抵抗也微乎其微。凡商軍所收復地地域內,除部分自願的家奴外,所有苦奴盡數釋放,歸還原有地土地和相應財物,一切仍照原本大商的新政措施進行治理。獲得自由與土地的百姓們感激涕零。紛紛戴著九德符。向朝歌方向跪拜行禮,千恩萬謝。
西岐城是張紫星重點“照顧”地物件。姬原本在征伐大商時,為了斂聚財物擴軍與煉製那些新武器。頒佈了一系列政策,向貴族與奴隸主們增收賦稅。又行大量的“國債券”,命令西南兩地地諸侯們購買,許諾將來以兩倍償還,可謂孤注一擲。
如今姬兵敗身死,西南兩地俱是血本無歸,怨聲載道,矛盾都集中在了西岐的姬家。姬雖亡,尚有包括姬旦在內的姬昌的一眾兒子在,若非西岐上下一早被黃飛虎遣黃明周紀等人以兵力控制下來,只怕還會因此而生大沖突,這期間,姬昌的母親太姜也因氣惱而病逝。
不久朝歌的大量軍隊抵達西岐,接管了控制權,而隨軍而來地特使宣讀了聖旨,姬大逆不道,召集各地叛臣,以下伐上,冒犯天威,且弒父殺兄,罪不可恕,現將姬氏一族及相關叛黨盡數押解往朝歌,聽候天子落。
這道聖旨也昭示著統治了西岐多年地姬家勢力被連根拔起,商軍盡擒姬氏一黨後,並沒誅連過多甚至是禍及全城上下,而是照聖旨廢除原本姬制定的苛稅嚴政,在西岐推行一系列利民地新政,使得西岐百姓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三呼萬歲。
在各地漸漸被控制地同時,聞仲與姜文煥的平東大軍已兵出遊魂關,將東地地勢力一一平復。而東伯侯姜桓楚早在得知姬兵敗時,就已知機都停止了對東齊的用兵。經過牧野一戰後,姜桓楚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天子的心智與謀劃,這次止兵後,也沒再做什麼表面功夫,而是在東魯侯府中閉門不出。因為他知道,自己的那些盤算,是瞞不過天子的。
然而,姜桓楚始終無法逃避,大商平東大軍在掃平周圍的小諸侯後,終於將目標指向了東魯。雖然那三地諸侯的勢力基本瓦解,但姜桓楚畢竟是四大諸侯之,故而聞仲也並未一開始就展開攻擊,而是先禮後兵,遣姜桓楚之子、平東軍副帥姜文煥親攜天子聖旨前往東魯,命姜桓楚往朝歌見駕,而實際上,除明面上的聖旨外,姜文煥還攜帶了一道密旨。
若在往日,姜桓楚見到兒子歸來,自是歡喜,然而如今的姜文煥卻是以欽差的身份攜天子之命前來,見面時,自是難免君臣之禮。也不知道那道密旨的具體內容是什麼,但姜文煥出使東魯的最終結果是:姜桓楚以病重為由,並沒有遵旨前往朝歌,而是奉上一道奏摺,請姜文煥轉呈於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