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六十八章 元始天尊的計較(第二更奉上)

呂嶽沒想到天子會這樣問,吃了一驚,答道:“陛下何出此言?陛下乃當今天子,威德四海,我雖是方外之人,亦十分敬仰,怎敢有如此之心?”

張紫星不顧申公豹的眼色,長嘆道:“若道長無此之念,為何當日令徒朱天麟與越王啟勾結,對寡人下毒,意圖謀逆,若非寡人有天命庇佑,已被他毒術所殺!”

呂嶽更加驚訝,張紫星當下將越王啟與南伯侯鄂崇禹祭壇謀逆之事說了一遍,並詳細說出了朱天麟對後宮下毒,並施瘟毒於朝歌,以致萬千臣民受難的經過,最後簡要地說出國師逍遙子為保護天子,被迫殺死了朱天麟。

以道術殺死人間天子,是何等的因果罪孽?呂嶽縱然素來狠辣,也不敢無端有此念頭,暗自慶幸朱天麟沒有得手,否則他這個做師父的也難逃因果牽連。他本以為弟子被人所殺,想要來報仇,不想居然是這等事情!

呂嶽一念及此,趕緊起身,行禮道:“貧道管教無方,致使這孽徒險些犯下逆天大禍!請陛下恕罪。”

張紫星請呂嶽落座:“事後據越王啟交代,那朱天麟也是受蛇蠍二女所惑,方行此大逆之事,與道長何干?只是令徒的一身道術修煉不易,白費了道長的教導,寡人甚是惋惜。”

呂嶽忙道:“多謝陛下諒解,那孽徒貪戀女色,意圖謀逆,死有餘辜,有何惋惜?”

張紫星想起原中鄭倫曾拜呂嶽為師之事,心念一轉,笑道:“道長授徒不嚴,是否認罰?”

呂嶽見天子面上笑意,心知並非惡意,當即表示認罰。

張紫星派人宣召鄭倫前來,對呂嶽說道:“既是認罰。就請道長收下這位鄭將軍為徒,好生管教,以免重生朱天麟之事。”

呂嶽細看這鄭倫,發現此人資質還在四大弟子之上,只是根行尚淺。若能著重加強基礎修行,將來成就當不在四大弟子之下,不由露出喜色。

鄭倫聞天子之言,覺得有些突兀,見呂嶽相貌稀奇,道行深不可測,當下誠心拜師,說道:“我曾拜習西崑崙度厄真人為師,得傳竅中二氣。吸人魂魄,但真人言我另有明師,令我下山。今逢老師,喜不自勝。”

呂嶽也十分高興,連忙謝過天子:“陛下仁義過人,不僅不怪罪貧道,還推薦良徒,貧道實在慚愧。此番恩德,貧道當銘記於心!”

申公豹暗暗佩服天子的手段,此番不僅使仇怨化解,還與呂嶽結下善緣,可謂一舉兩得。卻不知張紫星的這一招在當年就曾對三霄娘娘用過,算是故技重施了。

張紫星特允鄭倫隨同呂嶽前往九龍島修行,朝中仍然保留其軍職,將來需要時,再回來效力。鄭倫心中感激。謝恩不止,呂嶽將兩葫蘆丹藥送與天子,一葫蘆能盡解各種瘟毒,一葫蘆是傷藥,能頃刻恢復內外傷勢。並言明天子將來若有差遣。只須派人往九龍島聲名山一行,當遣人來助。

送出丹藥後。呂嶽起身告辭,申公豹也表示要回崑崙山一趟,張紫星挽留不住,只得親送三人出殿。

接下來的時日裡,張紫星也不再貿然出宮,一邊專心煉化蚊道人的力量,一邊靜侯孔宣出關。

且說崑崙山玉虛宮中,闡教聖人元始天尊端坐八卦臺蒲團之上,正聽南極仙翁備說南海之事。對於燃燈道人得崑崙晶玉之時,元始天尊似乎毫不關心,聽得門下弟子折了數人,這位教主依然面無表情,淡淡的說了一句:“殺劫已起,應劫之人,避無可避,那截教亦是如此。我門下弟子雖多,但根性深厚者,僅十數人也。如今天機顛倒,難以推測,我教門人能否安渡殺劫,還是未知之數。”

南極仙翁知道元始天尊所言的“十數人”便是包括自己在內的十二金仙,心中也在暗暗計量,又說起吳萍險遭西方教徒所汙之事:“吳萍師妹最近十分焦躁,一心想找西方教復仇,鄧華師弟素來與她相得,似也有不安之狀,師尊是否要召二人前來訓導?”

元始天尊搖頭道:“不必了,你去告知吳萍,西方教之事,將來自有因果。若她還是那般,也由她去,無須管束。”

南極仙翁又道:“師尊,申公豹與截教中門交往甚密,聽聞其曾得太師聞仲舉薦,深得大商天子賞識,前日還被冊封為國師。”

南極仙翁在說到鄧華和吳萍時,都加上了師弟師妹的稱呼,唯獨對申公豹則直呼其名,歧視顯而易見。

“國師?”元始天尊並不在意南極仙翁稱呼中的問題,復問道:“子牙近來如何?”

南極仙翁與姜子牙交厚,連忙答道:“子牙師弟亦受天子重用,目前為亞相,掌朝中政要,權勢僅在首相比干之下。”

“國師……亞相……”元始天尊閉上眼睛,心中一陣計較,半晌,方才對南極仙翁說道:“你且退下,七日後親往朝歌一趟,喚子牙前來,我有事吩咐。”

南極仙翁不敢多問,趕緊退了出去,元始天尊雙目緩緩睜開,現出神光奕奕。

伯邑考半路被刺殺地訊息傳到西岐,當即引發了一陣波瀾。西岐民眾原本對伯邑考在朝歌之事頗有微詞,認為他犯下那等醜事,簡直丟盡西伯侯與西岐的顏面。但如今聽到伯邑考的死訊,想到他平日的一些為民的事蹟,也不免傷感,對於陰謀殺害伯邑考地叛臣鄂順更是痛恨。

西伯侯府。

門前是大將南宮适親自帶兵把守,沒有太姬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入內。

內廳中,西伯侯次子姬發正低頭,跪在地下,一動不動。

正前方的椅子上,坐著姬昌的元妃太姬,也就是伯邑考與姬發的親生母親。

太姬沒有說話,靜靜地看著姬發,平日目中的慈愛早已不見。換成了悲哀與憤怒。

“為什麼?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姬發依然低著頭,說道:“孩兒不明白母親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