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釘截鐵。
如同利刃一般直接撕開了眾人的思考。
“這個感覺?”
傅調聽著基辛的感覺不由得一愣,轉頭看向身邊的郎良月。
卻發現郎良月的神情已經沒有之前的那般輕鬆,反而變得格外嚴肅。
或許在教學的時候,在音樂會的時候,或者在外人在的時候,他會給眾人一種開朗,逗逼,整天樂呵呵開朗派的印象。
但是。
在音樂之上,他便會變得格外嚴肅,嚴肅到極致。
他死死地抓住音樂之中的一切,堅決不會有任何的放棄。
轟!
勃拉姆斯的那股感覺瞬間奔湧而出。
勃拉姆斯第三鋼琴奏鳴曲,勃拉姆斯的奏鳴曲創作的最後一首,創作於1853年。
樂曲結構相比較其他的奏鳴曲可以算得上是最為龐大的一批,有足足五個樂章。
這也是勃拉姆斯的作品從初生逐漸成長為成熟的代表作品。
此時此刻正在舞臺上的基辛表情無比輕鬆地演繹著手中的這作龐大的作品。
他的手在空中飛舞,表情愉悅。
在一開頭的轟鳴之後,他很快便將手中的音樂力量壓下。
讓聲音變得低沉。
在這低沉之下,他輕輕按下琴鍵,捶動著琴絃。
音樂之中的對比在音樂之下變得格外深沉。
這一份深沉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作品本身帶來的,而是基辛利用音樂之中的對比所構成。
連續的強與弱的結合,如同天地之間的連線,構建起了屬於基辛的完美世界。
傅調看著基辛,神情認真,緩緩開口道。
“基辛的這個演奏,很強。”
“嗯,很強,雖然不如第一天的阿卡迪所表現出來的,讓人震恐的神級現場,但是單純討論神級現場之下的演奏,他的水平絕對算得上是最強的那一批。”
郎良月緩緩點頭,認同了傅調的說法。
正如同傅調說的那樣,基辛的演奏水平真的很強。
真的不愧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那幾位頂級鋼琴家,基辛也算是頂流鋼琴家之一,再加上他本身屬於俄羅斯樂派的演奏,很明顯他的專業水平真的基本上已經達到了這個世界的巔峰那一批選手。
水平實力達到了一定水平,基本上就沒有特別多的差距,基辛的專業技巧水平,只是單純討論基本功的話,那麼很明顯傅調和基辛的差距並不大。
不過現在,傅調聽到了差距。
自己好像比這個全球頂流的鋼琴家,好像還差那麼一點點。
不是基本功,不是勃拉姆斯的感覺上,更不是音樂的美感。
基本功傅調和基辛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