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你是老闆,不然我能動手打你一頓,不帶這麼揭傷疤的。算了,老闆最大。”
方蟄對她這話不屑一顧:“我可沒這個感覺,我覺得你那裡啊,還是人民幣最大。”
“對對對,老闆說的都對,不管老闆說的對不對,都得堅定的支援老闆的決定。”蔣韻這會心情不錯,開起了玩笑來了。方蟄擺擺手:“行了,訂機票去,後天的吧,去一趟特區。”
“我也去?”蔣韻聽出不同了,以往都是方蟄獨來獨往的。
“當然,這次去了要徵求一下郭玉容的意見,畢竟電子產業這一塊,還是港城和特區那邊底蘊更為深厚。技術的問題不難解決,難的是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團隊成員。現在看來,只能在那邊先找幾個人墊底,然後本地再搞一次招聘吧。”
方蟄說起這個還是很無奈的,畢竟松江這個地方,在電子產業方面就是不如南方沿海。
蔣韻聽了卻很認真的對方蟄道:“方總,我有個建議,您最好聽一下。”
方蟄肅然坐直了身子:“你說!”蔣韻醞釀了一下才開口:“根據我對本地的瞭解,松江作為早起國內為已完成工業化的城市,電子產業的基礎不是你說的那樣淺薄。”
方蟄嗯了一聲,身子往後靠一些,點上煙繼續聽她說。這是方蟄的習慣,透過煙霧來掩飾內心的真實情緒,他是不輕易被人說動改變決定的人。
“本地有國內數得上的半導體研究所就不提了,原來電子廠就好幾家,所有常見家電本地都能生產。你說基礎薄弱,這不對吧?我看不但不薄弱,反而是底蘊深厚。現在很多國企都出現了問題,這些電子企業也是這個情況,我們要招人,還是先考慮從本地解決人手。”
方蟄聽完後沉默不語,好一陣才開口道:“國企不是沒有人才,只是很多人才被消磨了。松江這邊的電子產業沒做起來,充分說明了問題。別的不說,同樣是國企,別的地方的家電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但活下來了,還發展壯大了。松江這邊呢?”
蔣韻被問住了,方蟄這才不緊不慢的繼續:“管理,問題就出在管理上。這方面的人才,就算是有,也會被國企的固有思維束縛,我沒時間培養管理人才,至少電子產業這塊,我會直接找獵頭公司挖人。技術方面好辦,,砸錢和你說的半導體研究所合作就是了。”
“我知道了,我這就去訂機票。”蔣韻很果斷的轉身就走,方蟄看著她消失,心裡也有點慌,剛才還真的差點被她說動了,松江這個地方真是人才匯聚。不過從未來發生的事情看,松江這個地方最成功的就是金融業和服務業,還有一個就是汽車了。
在松江辦實體企業,怎麼說呢。這邊的政府眼界很高,一般的企業人家看不上。
奇怪的是,新區那邊是不是出現變動了,不然工商聯在會上怎麼就點名遠大?
這個事情又讓方蟄警醒了很多,老雲看來不是忘記了,而是覺得沒必要說而已。
或者說是,讓方蟄接受一下現實毒打?然後他再輕飄飄的解決掉?
這個可能性還真是很大,不然老雲的做法就是無得放矢啊,心情好就叫我去喝酒麼?
一通琢磨後,方蟄覺得最近可能真的會遇見點麻煩事情了,不行,我得打聽一下。
摸出電話,方蟄撥了號碼,接通後那邊的劉世鐸笑道:“過年到現在,我才算是接到你的電話,大老闆了,我現在招惹不起了。”
“不招惹是吧,那行,你在我那的五百萬,我就不分你利潤了,勉強按照銀行利息給你算。”方蟄對他陰陽怪氣的語調一點都不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