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訴你,如今這個社會,住在對門的鄰居死了,如果不是屍體發臭了,你都未必知道。
更別說那些在流水線上打工的年輕人了,沒有人關心他們的死活。
打工者直接面對的並不是大老闆,而是下面的底層管理。這些管理人員,每天盯著生產定量,避免出錯就很辛苦了,他們也沒精力去關心更底層的打工者。
這就是方蟄思考問題的角度,關於某康工人跳樓的新聞,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是冷漠的看一眼,甚至都不願意去了解詳情。後來再次發生類似事件時,上輩子的方蟄直接就麻木了,跳過新聞。為啥會這樣呢?上輩子的方蟄活著也很辛苦的。
年輕人在城市裡生活,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在城市裡安家。可惜的是,百分之99.9的年輕人,從他決定留在異鄉的城市裡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他只是這個城市的過客。
資本家都是一群什麼人,道德水準能有多高,看看網上的新聞就知道了。
從“996是福報”到“不加班就開除”,不難看出,這些資本家的道德底線就是沒底線。
作為一個普通人,你又能怎樣呢?
也有人會說,當老闆也不容易的,每天一睜眼就要賺多少錢來維持企業。
還有人會說,老闆是給員工打工的人。
你看,多麼美妙的話術。這些人肯定不會告訴你,老闆是會炒掉員工的。更不會說,被炒原因是這個員工的父親重病了,向公司申請了援助。哦,這個援助是做給外面看的,你一個打工的居然當真了,跑去申請了。
方蟄不敢說自己的道德水準有多高,兩世為人了,很多東西看的澹了,很自然的希望能做到心安理得。沒錯,福利多了會降低企業產品的競爭力。
對於一些關鍵的部門,比如說搞技術的,方蟄的做法是錢給夠。
對於那些底層的打工者,錢給太多不現實,生活上表示一下關心還是能做的到的。
方蟄的企業在松江都是獨樹一幟,沒哪個資本家會在自己的企業裡搞工會的。
松江,又是一天忙碌結束下班的時候,年輕的打工者們走出車間,有的回廠區的宿舍,有的出廠區去出租房,還有的直接就去了食堂。
廠區宿舍的樓下,有公示牌,邊上有一張桌子,後面坐著一個胸前掛著工牌的工會工作人員。他要做的事情是給每一個員工發調查問卷。這樣的地點還有兩個,一個在食堂,一個在大門口。年底了,廠裡工會調查一下,看看都有哪些事情是工人們關心的,需要改進的。
方蟄的來到並沒有通知任何人,而是站在大門外,撿起地上的一張問卷,仔細的看了起來。這一類的調查問卷,每個季度都會搞一次,類似於以前的意見簿。生活上有任何的小問題,只要工人提意見了,工會就必須去了解,看看能不能儘快的解決。
地上為什麼會有人丟的問卷呢?
看著問卷上的問題,方蟄露出了思索的表情。他沒有進去,畢竟要進去就得亮明身份。
幾個年輕的女孩子出了廠區,儘管能看的出來她們是精心打扮過的,但還是逃不掉一個“土”字。不是她們不想打扮的更好,而是能力範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