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0258章 趙光義此人不知兵

本朝太祖在讀《宋史》的時候,對於趙光義的本事,就曾做過評價。

“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敵手。爾後屢敗,契丹均以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宋人終不省。”

大概意思,趙光義此人不通兵法,根本不是契丹的對手。征討契丹,屢戰屢敗,契丹一套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辦法,屢試不爽。偏偏,他完全沒有警醒的意思。

自趙光義後,宋朝對外,幾乎一直都被壓著打,這是為什麼?

很多人都說文人誤國,也有說皇帝羸弱的。

然而,楊延嗣卻覺得,其根本在趙光義身上。

宋代後周而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亂。

而常年紛亂,導致了大量人口死在了戰亂中。

趙匡胤立國以後,又南征北戰,打了許久,勉強平定了四方。

這也導致了宋朝內部國庫空虛,民間赤貧。

趙光義上位後,卻沒有立馬修養生熄的想法。

他比趙匡胤瘋狂,直接揮兵數十萬,壓向了遼國。

數十萬大軍,加上徵調的百萬民夫。

一日間,人吃馬嚼所耗費的糧食,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而趙光義帶著大軍,在邊境上,和遼人打了足足一年。

這是怎麼撐下來的?

國庫空虛,唯有抽民血。

打了敗仗回朝以後,緩了一些日子,等百姓們剛緩過神。

他又開始徵遼國了。

他在位二十一年,三次大規模徵遼國。

三次大敗而歸,徹底耗空了大宋的財力和物力。

最重要的是,有五十萬大軍,被他葬送在了宋遼戰場上了。

可以說,大宋開國時期積攢的精銳,幾乎都被他消耗光了。

然後,他留下了一個爛攤子給兒子,自己撒手人寰了。

國庫空虛,民間赤貧,軍中精銳又消耗殆盡。

拿什麼再去跟人家打?

只能委屈求全的捱打。

等到國力充實了的時候。

文官們已經把持了朝政,軍隊也被勳貴們腐蝕的千瘡百孔。

文官們要求和,軍隊拉出去打不了。

能怎辦?

只能委屈求和,繼續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