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四章 穩如狗

這種船的速度較快,又能承擔多種戰術任務,所以是水軍的常用戰船。

又有走舸,亦如戰船,舷上安重牆。船員大部分是棹夫,通常選精銳充當,走舸速度比蒙衝、鬥艦還快,往返如飛,乘人不備偷雞摸狗縱火,或者為己方船陣補漏救急。

第四種是小艇,是船隊中速度最快的船,通常用來傳令或者充任斥候,作戰時前出船隊作為哨探。

得益於新旺的林業、冶鐵業,黃州總管府不缺木材、鐵釘,甚至連用來擋火箭的生牛皮,都有價格低廉的生豬皮替代。

加上各種水力木工作坊的加工能力,水軍作戰所需的各種型別船隻,宇文溫已經為黃州水軍攢了許多,沒有偷工減料,沒有虛報船隻數量。

有了戰船,還得有精銳的水軍士兵,所以此時在東湖操練的便是輪訓之水兵,當然其中大半是新兵。

周軍已攻入蜀地,隋國沒幾天好活了,接下來的平陳之役,宇文溫就要靠手裡強大的水軍突破天塹。

從古至今,長江都擔得上天塹之名,沒有強大的水軍就別想拿下江面控制權,過江的軍隊遲早要斷糧投降。

周國在長江南岸只有鄂州一個立腳點,想要再進一步,水軍的規模就不能小,為了日後打勝仗,所以黃州總管府的水軍常年勤奮操練。

操練的水域也有講究,在大湖裡操練比較方便,尤其練習排列各類陣型,需要在水流平緩的水域進行演練,待得將士們熟悉後,再到大江之上實操。

雖然水軍成軍多年,但出於多方考慮,水軍日常操練都在湖泊中進行,平日裡打漁也容易,順便解決伙食問題。

東湖南側臨近長江,陸地距離很近,當年周、陳兩國水軍於崢嶸洲大戰時,陸上行舟處的地段已經開鑿水渠,可以讓各類船隻往返東湖和長江。

即便是身形巨大的樓船,同樣能從水渠進出,當然為了避免擁堵,水渠分東西兩條,都是夠寬夠深。

東湖出長江的兩條水渠,都有江中沙洲——伍洲做遮蔽,而伍洲戍亦有水軍營寨,是為江防要地。

故而東湖伍洲水寨,是黃州水軍的重要據點,承擔著新兵的操練職責,連帶著配套造船場,隨時可以增援長江上、下游兩個方向的友軍。

上游,陳國的巴、湘水軍一旦順流而下進犯周國鄂州夏口,那麼停泊在黃州東湖伍洲的船隊可以往上游增援,與駐紮鸚鵡洲的鄂州水軍協同作戰。

下游,陳國江州水軍若進犯蘄口,那麼黃州的這些水軍船隊可以順流而下,會同駐泊西塞山的水軍戰船,和陳國水軍決戰。

正是因為這樣的佈局,黃州總管府的水軍主力分三個地方駐泊、訓練:鄂州夏口鸚鵡洲,黃州巴東郡東湖伍洲,鄂州西塞山對岸策湖。

鸚鵡洲為長江之中的沙洲,水軍在此駐紮、操練,是為了能隨時出戰,避免上游陳國水軍偷襲時,水軍還在某個湖裡操練,一時間出不來。

西塞山自古為江防要地,位於長江南岸,而其北岸的大湖,據說當年三國時江東小霸王孫策於此操練水軍,故而得名策湖。

蘄口在其下游,而陳國江州更是在其下游將近兩百里外,陳國水軍想進抵西塞山水域得逆流而上,其耗時之長足夠策湖裡的周國水軍戰船入長江備戰。

有這三個要地扼守長江中游江面,宇文溫覺得江防“一切盡在掌握之中”,又看看眼前規模龐大的船隊,他更是志得意滿。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穩如狗!

宇文溫拿著千里鏡四處張望,轉到南側伍洲水域時定住了。

在千里鏡的視野裡,他在江面上看見了三艘船,那是離家出遠門的遊子,長途跋涉之後終於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