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玩的滑板、滑輪鞋,楊麗華仔細看過,知道上面用了滾柱軸承,也知道黃州地界的許多四輪馬車上用了滾柱軸承。
滾柱軸承的實物她見過,這東西確實奇妙,當年在宮中,有人為了取悅天元皇帝,命能工巧匠製作出精妙的裝置,其中就有類似的東西。
這種滾柱軸承,工匠細細琢磨可以做出來,甚至可以做得比工坊裡製作的滾柱軸承還要精細,但問題在於手工製作需要大量時間,估計幾天才能做出一個
楊麗華知道,王府軸承工坊裡可以批次製作軸承零件,然後藉助輔助裝置手工組裝,每人一天能做出十幾個。
手工製作的物品,改用特殊的機械批次製作,紡布是這樣,針織是這樣,軸承也是這樣,那麼以後還會有什麼物品可以這樣呢?
轉到“辦公室”,楊麗華剛坐下沒多久,匆匆趕來的林有地,抓緊時間向她彙報工作,彙報“旺財壹型”針織機的改進情況。
林有地作為西陽王的“工匠總管”,如今手下管事眾多,本人基本不用親自負責具體生產,只需要總攬全域性,如今玉竹院來興業精工視察,要替王妃問一些問題,他正好回答。
旺財壹型針織機,就是如今各針織作坊投入使用的針織襪機,是第一款能批次製作的實用化針織機,結構複雜但經得住長期高負荷使用,就是維護、維修時會比較麻煩。
三家針織作坊試執行了一段時間,暴露了旺財壹型針織機的一些毛病、缺點,興業精工根據派駐現場的維修工匯總這些問題,立刻對機器進行改進。
改進目標有兩個,其一,對易損壞部件、結構進行加強;其二,讓紡織機更加容易拆裝,使得維修工能比較容易的更換零部件。
具體技術情況,林有地是不會說的,因為說了之後玉竹院也聽不懂,他只需要說個大概,然後讓對方知道結果是什麼就行了。
改進工作很順利,改進後的針織機名為“旺財壹型改”,年後能投產,造價比壹型貴了五十貫,達到五百四十貫。
“貴了五十貫啊....”楊麗華有些意外,她覺得機械這種東西應該越改越好,越改進越便宜,所以有些想不通。
“回玉竹院,一個機器,要把它做大做複雜很容易,但要在保持同樣效能的情況下,把它做小做簡單就不容易了。”
林有地儘量用簡單易懂的話說明原因,因為對方不是西陽王,說複雜了肯定會是一頭霧水,他拿出一張報表,繼續解釋:“要想降低故障率,就得讓結構簡化,介紹零配件....”
“而為了便於維修、維護,就得讓機器便於拆裝,這都是費功夫的地方,所以成本自然就增加了。”
“那...依舊是差不多以成本價賣針織機,然後靠...靠售後來盈利麼?”楊麗華說到售後兩個字,停頓了一下。
“是的,正如報表所述,興業精工的盈利點其實不在裝置,而是售後,待得保修期過後,才是賺錢的最佳時刻。”
林有地指著報表上的一項項報價,介紹起一個新名詞:“所謂‘零整比’,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假設一針織機有一百個零件,整機售價五百貫,而把這些零件單個賣,價格卻是另一種,若把單個零件的售價求和,會達到兩千貫,比整機的售價高三倍,這就是零整比。”
“這種細節,買針織機的作坊不會注意到,所以,待得保修期結束,售後維護、維修才是興業精工的利潤大頭...”